比如郑家。
她和郑夫人钱氏在上官府就见过,当时钱氏那个撒泼的样她到如今都还记得。但今日,钱氏带着郑家的嫡女郑美丽来给她请安,尽管钱氏一改泼辣粗鲁的形象,可沈千姿就是没法给她好脸。特别是钱氏阿谀奉承的嘴脸,就差没把她赞上天来。
这都还不算,钱氏马屁拍完,还不停的在她面前夸赞自己的闺女——
“娘娘,臣妇之女虽然品性容貌比不上娘娘,可是也算的上京城有名的才女。小女自幼就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仅才情出众,人性子更是温婉贤淑。臣妇求娘娘看在欢乐的份上,以后多加提点小女,臣妇一家对娘娘会感激不尽的。”
别说沈千姿听这番话变了脸,就连一直恭敬的守在沈千姿身后的明珠和小柔都变了脸。两丫头年纪小,可依旧听出了钱氏话中的含义。
这钱氏分明就是在自行荐女,还要不要脸了?
沈千姿也没当众甩她脸子,只是将郑家大小姐从头到尾扫了好几遍,看得那郑家小姐背后都发麻了。
当着宾客的面,她也不好沉默,于是朝那郑家小姐问道:“郑小姐今年芳龄几何?”
那郑家小姐低着头,显得有些羞答答的,“回娘娘,小女今年二十。”
“可有许配人家?”
“还未有婚配。”
沈千姿点了点头,像是明白了什么的样子,“郑小姐二十都还未婚配,想必是对夫家要求极高。也对,像郑小姐这般温婉贤淑、才情又过人的女子,是应该郑重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一般男人肯定是配不上郑小姐的。”
她这话一出,立即引来了不少官家太太小姐们鄙夷的目光,纷纷朝那对母女俩看去。
偏偏钱氏还沾沾自喜,继续吹捧自己的闺女,“娘娘,可不是嘛,小女自幼懂事聪慧,臣妇也就这一个女儿,希望她能找个好一点的婆家。”
看着钱氏市侩的嘴脸,听着她近乎不要脸的话,沈千姿忍不住的抽了抽嘴角,要不是需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她都想拿笤帚把这不要脸的女人给挥走了。
一个五品官员的子女,在众多一二三品官员的家眷面前,还能说出这样的话,难怪二十岁了还没人娶。
还好一点的婆家,月氏皇族算不算个好婆家?
眼眸微闪,她突然扫向不远处一名容姿姣美的女人,“伏顺王妃。”
没错,今日伏顺王妃也来了,只不过来得比较低调,同她行过礼后就一直站在人群中默不吭声,既不同别人交谈,也不会怎么理会四处的人。可她低调,不代表她就会放过她。
被点到名的女人先是一怔,朝她看了过来,不明白怎么突然被点名了。但她还是迈着端庄的步子走到了沈千姿身前,“娘娘,您唤我?”
面前的女人,和沈千姿说起来还是妯娌关系,姓赵,叫赵明珠。只不过诸多原因让她们今日才第一次相见。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可沈千姿心里却已经恨了一个月。就是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收买了稳婆欲对她和孩子下手。
所以说,人不能看表象,明面上越是做得清纯无害,搞不好内心越是腐烂不堪。就比如眼前这位。
脸上端着平和近人的微笑,沈千姿微微抬了抬下颚,示意赵明珠往她身后看去,“伏顺王妃,你觉得郑家小姐如何?”
赵明珠算是长得比较纤细温雅的那种,一看就是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当然了,作为前任太子妃,没点家世背景可能吗?
对于这种人多的场面,赵明珠表现得也很得体,一言一行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给人感觉就是荣辱不惊的样子。
对于沈千姿的提问,她只是怔愣了片刻,随即很大方的朝郑家小姐看了一眼,然后面带微笑的说道:“郑家小姐貌美端庄、气质如兰,是不可多得的美人。”
沈千姿笑了,嘴角甚至闪过一丝狡黠,“那伏顺王妃可愿帮郑家小姐一个忙?”
在场的管家太太和小姐们全都朝沈千姿看去,没明白她到底想做什么,刚刚才和郑家夫人说话,这会儿怎么把伏顺王妃拉进来了?
赵明珠清丽的眼眸中也露出一抹不解,“娘娘,不知道郑家小姐有何难处需要臣妇相助的?”
沈千姿也学着她无害的微笑着,“伏顺王妃不必紧张,其实啊也算是一件美事。你看啊,这郑家小姐我们都看见了,连你也亲口夸赞她是不可多得的美人,如此,这般美人若是嫁做他妇,岂不是太可惜了?本宫寻思着,伏顺王不是还缺一名侧妃吗,本宫觉得,郑家小姐到伏顺王府做名侧妃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