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华和冯天鸣一想也觉得可以。他们倒是不看中钟晓云会赚多少钱,就是觉得这个铺子能够打发钟晓云的时间。想着就做,很快杨国华就陪着钟晓云去找那家钟晓云看好的店铺的房东签了五年的合同,并一下子就付了三年的房租。接着就是装修,进货,招聘店员,等这家“时尚坊”真正开张,也已经到了零一年的秋天了。
不过,有了钟晓云的衣服店,四个孩子的衣服也差不多不用买了。只有有了新款,钟晓云举得适合哪个孩子,她就直接拿一套回来给那人穿。四个孩子长得都很好,完全就是衣服架子,穿出去也是给钟晓云的衣服店做宣传,让更多人来买衣服。有了店铺,钟晓云的日子过得更加充实,每天都是风风火火的很有干劲,让四个孩子都说钟晓云这段时间变得年轻了不少,钟晓云听了更加高兴。
很快零一年就过去,到了零二年上半年。
杨倩兮成了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学习更加紧迫,艺术课的时间都变成了一个月上一次。老师们也天天耳提面命地让同学们努力学习,说中考有多么恐怖,多么残酷,多少人要因为成绩离开锦华十中。
锦华十中的高中部招收的班级和人数并没有变化,但面对的群体却不再只是锦华十中初中部的学生,而是整个锦华市的学生。中考是全市统考,学校会按照报考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从高到低录取七百二十名学生,并招收择校生五十名。高中部按照成绩分班,一班三十人,十六班四十人,其他班级五十人,同时,高中部不接受转校生。
当然锦华十中初中部的学生考高中部的时候也是有特别照顾的,会有三十分的加分。三十分是什么概念,完全有保送的嫌疑。可是就是这样,因为每年考锦华十中高中部的优秀学生实在太多,锦华十中初中部的很多人就是有三十分的加分依旧不能考上锦华十中高中部,不得不遗憾离开锦华十中。所以,学校的老师才会那样紧张和激动,才会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考出更好的成绩。
冯瑜现在是高二下学期,他们正面临着分班的事情,冯瑜选择的是理科班,他更喜欢理科。
高中部的食堂和初中部、小学部是一起的,但是教学区却离了很远,现在高中部的老师就在申请在离高中部近一些的地方建一个食堂,听说校长已经同意了,准备明年就修。因为高中部有些远,而且课业更加繁重,冯瑜去了高中部后都很少来找杨倩兮他们。
为了保证升学率,高中部的课程更多,相应的艺术课就减少了。一年级的时候,一般都是一个月上两次,而到了二年级就是一个月上一次,三年级就只有每个学期开学那个月会上一次艺术课,后面也就没有影子了。当然,学校的艺术班是除外的。
高中部艺术班是在二年级开学就分出来的,有两个班,就是十五班的文科班和十六班的理科班,班上不限制人数,都是各种艺术生。然后下学期的时候分文理科,文科一班是一班到五班,理科是六班到十四班。一班和六班是文理科中间的翘楚,每个班就三十人,是老师重点培养的学生,全班都要考上重点大学。冯瑜就是六班的第一名,同时也是高中部学生会会长。
今天是上学的第一天,学生们都没有晚自习,大家回来地都很早。就是杨国华和冯天鸣也早早回来,觉得应该陪第一天上学的孩子们吃晚饭。
“我今天做了不少的菜,第一天上学,孩子们要吃好一点,以后才能考出好成绩。”钟晓云笑嘻嘻地说着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迷信话。
“好,最喜欢妈妈/阿姨做的菜!”
第49章
钟晓云做的都是一些家常菜,刚过完年,饭桌上总少不了家中带来的腊肉香肠。不过大家都很喜欢钟晓云做的饭,虽然没有大厨师的精致,但却有一种家的味道。
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大人们就去聊天,谈论他们的事情,小孩子也凑在了一起,玩自己喜欢的东西。冯天鸣三个大人占了客厅,冯瑜四个孩子就只有去面积比较大的音乐室。
杨倩兮这些年一边学习古琴,一边学习钢琴,古琴是在学校里面学的,钢琴却是冯天鸣请的钢琴老师教的。为了不浪费资源,杨盼兮也凑热闹地学了钢琴,现在就能弹简单的儿歌,在钢琴方面她完全没有在舞蹈上面的天赋。
冯瑜很喜欢钢琴,等杨倩兮的水平上来了,没事的时候他就会邀请杨倩兮和他一起弹奏一曲,用来放松紧张的高中心情。至于另外的两个兄控和姐控,当然是拿着零食坐在旁边欣赏杨倩兮和冯瑜的表演,然后由衷的花式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