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随心_作者:元来元往(55)

2018-01-27 元来元往

你看,我爸给的,”文文把一张10元的纸钞拿在手里杨了杨,心情很好的说道:“我磨了我爸一个晚上,才给我的。我爸还叮嘱
我,不要给我妈知道,不然又会被我妈说。”
张元看着文文那张笑容洋溢的脸,心想,这可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至少,此刻是。
“好吧,既然你都有“资金”了,那我就舍命陪君子了。”
“我就知道张元你最好了,那我们今天下课就去?”文文兴致勃勃道。
张元看着文文那迫不及待的眼神,泼了她一头冷水,“不,周三下午去,那天下午最后一节刚好是体育课,可以提前走。你别想
着其余时间我会陪你去。”
“好……吧,其实……其实两天也不是不能等的。”
“乖,看书去吧。”张元拍了拍文文的肩膀。
“不看不看,人家正伤心呢。”文文肩膀扭了扭,又扭了扭。
“好吧,你别忘记下堂课是数学小测。”
“啊!!!!怎么这样啊,我最讨厌数学了!”张元就眼看着刚还伤心的文文立马就生龙活虎了,马上拿出数学书来翻,公式能
记几条记几条,这佛教抱的,还真临时。


第35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就到了期末考的时间,张元都还没感觉怎么过呢,这时间就刷刷刷的过去了。
华侨中学的期末考很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因为空间不够得原因,大型考试不能单人单桌。所以,校领导们就折腾出了一个很“奇思妙想”的主意,那就是初一,初二年级混合考。考试的时候,一半的初二考生往初一教室走,一半的初一考生往初二年级教室走。这样一来,想抄也不好抄了。不过有一点就是,初二年级的哪怕是成绩差点得都知道初一年级的知识,所以,如果你
是初一级的考生,而你同桌的初二年级的考生脾气好的话,也许他/她会很乐意“教”你,如果运气更好点,你恰好认识这个学姐或者学长,那么恭喜你,撞大运了。不过,这个概率很小很小就是了,因为监考老师在盯着啊!
第一天的期末考就考两科,上午语文,下午数学。
张元刚从初二年级教室回到自家的初一三班,就听几个同学再讨论刚考得阅读理解,是一段文言文。原文是这样的: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其中一小问问的是取之信然的“之”,指的是什么,一个小填空题。张元在一旁满脑袋冷汗的听着同学们千奇百怪的答案,不
知道被语文老师听到会不会呕血三升,这其实也不怪同学们,毕竟初一才开始接触文言文,小学学的都是还很浅显的四言律诗,一首诗就四句,还通俗易懂。不过,语文语文,看的就是平时的积累和阅读的宽广。
众人吵了吵,各执一词,最后还是张元出头,说“之”指的就是李子,还把那段话用通俗的白话翻译了一遍。
答李子的人沾沾自喜,答别的答案的人就愁眉苦脸了,毕竟众人都知道,张元的答案99.99%不会错,剩下的0.01%不是题目错
了,就是还是题目错了。
剩下的作文,是写一篇不少800字的读后感,给了一段话,类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不过题目肯定
不是给这么一句诗,不过大概意思是这样。听着同学抱怨这次的语文怎么怎么难,之前的单元测验都没这么难什么的,
对此,张元是不想说什么,他们也不想和张元说什么,大家都知道,不能和张元那个学霸比,因为你比也比不过,结果只会更心塞而已。
张元对此,只能呵呵。
不过,张元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语文一直是她的强项,更不论这世还有记忆力的加成什么的。
张元现在还记得前世六年级那会有一语文题,也是考阅读理解,给了一大段文字,其中一小题是摘取了其中的两句话,问是什
么关系,张元刚读完题就知道是因果关系。张元想着挺简单的,可现实确是,除了张元是答对的,其余两个班的学生都阵亡了(六年级有两个班)。这事还被语文老师提出来溜了溜。
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
这世的张元因为有钱了,就使劲的买书,大大的增加了课外的阅读量,导致了张元的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每次同学们要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