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喜事_作者:花期迟迟(158)

2018-01-26 花期迟迟

  “好啊,我来帮忙。”董平赶紧应了,带着喜子帮忙安桌子拿碗筷。很快满满一小陶盆红烧肉,一盘腊肉炒白菜,一盘把丝红薯,一盘炒花生米就端了上来,外加一大盆蒸得雪白的粳米饭,堆得方桌满满当当。

  张管事还要捡些饭菜同喜子一样坐到门旁去吃,董蓉哪里肯让他如此,坚决请他坐了客位。

  远行之人若说起最想念家里什么,那一定是熟悉又美味的饭菜了。董平睡了一觉起来,早就饥肠辘辘了,这会儿也顾不得什么书生风度,甩开筷子吃得飞快。张管事极少说话,嘴巴完全都用来同饭菜较劲儿了。

  门旁的喜子也是吃得摇头晃脑,不时嚷着,“好吃,就是这个味道,我做梦都淌口水!”

  董蓉心疼他们在外餐风露宿,吃睡不好,一会儿给这个加勺肉汤一会儿给那个添碗米饭,一顿饭吃得是热闹又忙碌。

  好不容易众人都挺着圆鼓鼓的肚子下了桌儿,碗筷也捡了下去。喜子极有眼色的钻进灶间拾掇,众人就一边喝着茶水解油腻一边听张管事说起了流民之事。

  张管事确实是个能干又精明的,只一中午功夫就打探了许多琐事。他仔细禀报道,“我在城外大致数了数流民的人数,估计不下四百。其中有力气干活的壮年占四成左右,剩下三成是老弱妇人,三成孩童。这天儿马上就要下雪了,他们还都穿着单衣,铺盖也没有多少。若是要把所有人都安顿下来,只棉衣棉被这一样就要许多银两。”

  董蓉点头,皱眉想了想就道,“城中当铺里不是有旧衣物吗,先去那里买一些,实在不够用就只能扯新布和棉花现做了。”

  “还是东家想得仔细,”张管事轻轻拍了一记马屁,然后补充道,“我也去各个当铺走动了一圈儿,各家旧衣物加一起只有二百多件。但棉花和棉布的价格上涨不多,若是全都算下来,恐怕家里要花费将近二百两银子。”

  董平听着听着倒是想到一个好主意,犹豫着说道,“不知城里城外那些人家有没有旧棉袄棉被,也许可以收些回来。”

  张管事听的眼前一亮,赞道,“二公子这主意好,我怎么没想到?”

  董蓉也是笑道,“正好柳嫂子她们先前在城里转了几月,很是熟悉,明日就托她们去办旧衣被这事儿。”

  女子天生就比男子要心细节俭,最擅长的事就是花用最少的银钱买回最好的用物,这事儿交给他们办可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张管事也不愿意揽这些琐碎活计,见此就又赶紧说起粮食,“咱们县城这里虽然来的流民最少,但南方四洲绝产,粮价还是连带着涨了一倍有余。东家若是想要多买,我就同粮铺好好商讨下价格,但想必降不了多少。”

  董蓉先前看过自家藏窖,心里还算有底。她笑着拿起书桌上一叠纸张说道,“好在当初没吝惜银子,多存了不少粮食,家里又种了几亩红薯,加一起应该够支撑两月了。剩余不足之处,张管事明日就去采买吧,如今粮价还不算离谱,年后许是还要涨。还有油盐、陶盆陶碗、铁锅等物也一起买回来吧。”

  董平在一旁听着姐姐安排,心下很是激动,跃跃欲试的说道,“明日我同张叔一起去采买,姐姐就放心吧。”

  董蓉敲了敲他的脑袋,嗔怪道,“不去也得去啊,你是不是忘了要给金东家捎土产了?”

  “姐姐不说,我还真忘了。”

  “书院那里也不好多耽搁,后日你就去销假上课吧。家里这些事都是小事,你的前程才是大事。读书之道,必须心无旁骛。”

  “是,我后日就回书院。”董平起身束手行礼,谢过姐姐良言劝告。

  董蓉想起书院得了匾额一事,又嘱咐道,“回了书院,若是有人提起祥瑞果子一事,你也不可多言。你如今是新晋生员,为了金银远赴千里,传扬出去对声名有碍。哪怕先生和同窗当面问起,你也要说家里有人去京都办事,你随同南下游玩增长见识。懂吗?”

  董平本就年少,这一次因为自家的果子给书院带来如此荣耀,他早就按捺不住想要宣告自己的功劳,接受先生和同窗的夸赞。毕竟人人都喜欢被高高捧着,不喜欢被嘲讽轻视。

  但姐姐却这般叮嘱,他忍不住就低声反驳道,“姐,这事儿京都里也有人知道,瞒得了一时也瞒不了一辈子啊。再说,家里果园出了祥瑞果子也不是坏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