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喜事_作者:花期迟迟(187)

2018-01-26 花期迟迟

  两个汉子拼命点头,欢喜说道,“给,给,东家要雅致的,要新奇的,然后定工钱!”

  沈老汉激动的两只手都在抖,勉强想了想就嘱咐大伙儿,“都给我挨个院子去找东西,然后一起送到东家面前,这是所有乡亲的大事儿,不能耽搁了。”

  “是,这就去!”众人应下就纷纷往自己住的院子跑,很快整个村子又热闹起来了。流民们进村时几乎各个都是空手,虽然各家主人都好心帮衬,但平日的用物还多有不足。所以几乎人人都在村外割了柔韧的野草或者细长的柳条子回来,编成各种大小物件儿。

  这会儿听说东家要寻几样看看,也许这就是大伙儿赚盘缠的财路,妇人们立刻贡献出了针线筐子,洗衣篮子,孩子贡献出了各种小虫玩物儿,汉子们则取了筐篓,一时间鸡飞狗跳,全体总动员。

  村里人有些聪明的,听说这事儿心思也活络了。毕竟流民们不可能一直住在村里不走,一旦他们归乡,这条财路不就落到村里人手里了。所以,当各种筐篓物件儿送去果园时候,不只沈老汉几个同行,就是村里的老人也跟了三四个。

  董蓉早有心理准备却也没想到会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但生意就是生意,就算她本意是想让流民们赚些盘缠,可也不能冒着赔本的风险。于家堂屋里放了众多物件儿,除了主家和几个老人,其余众人都挤在东西两屋,眼巴巴盯着董蓉,心里忐忑难安。

  董蓉把所有物件儿都仔细看了一遍,末了坐回座位喝了口茶水,这才望向几位老汉说道,“老人家,说实话这些草编都不错,结实又细密。但…离我的要求还差了许多。”

  沈老汉几人听了这话,脸上立时蒙上了一层暗色,有些抱了巨大希望的流民们甚至差点儿哭了出来。

  到底是老人家历事多,沈老汉勉强稳了心神,恭敬问道,“东家是说这些东西卖不出去?那大伙儿再编得仔细些,会不会好点儿?”

  董蓉皱了眉头,解释道,“大伙儿许是也听说过几句吧,开春儿之后咱们果园要开门迎进一些文人雅士来赏花喝酒。这些草编物件儿,自然也是打算卖给他们。但是大伙儿编出的这些东西足够结实,农家日用足矣,却不能让文人雅客们一见就喜爱或者赞一声有趣。”

  沈老汉好似有些明白了,想了半晌又问道,“那东家的意思是换些物件儿?只要能把玩儿就好,不要结实耐用的。”

  董蓉点头,笑道,“也不是这么说,若是能结实耐用又雅致有趣就更好了。比如放茶具的草编垫子可以编成莲花形的,中间放茶壶,叶瓣放茶碗。比如读书人出家门携带的书箱子,女子们去河边洗衣或者买菜时随手拎的漂亮筐子,甚至屋子里的小衣柜,座椅,哪怕是亭子里的桌子椅子都可以包一层草编外衣…”

  董蓉一边回忆一边把前世那些见过的草编描述出来,直听得众人都是发起了呆。他们实在未曾想过草编还可以这么变化,若是真按照东家的意思去做,兴许这手艺都可以传家了。

  “总之,大伙儿回去多琢磨一下,我也画些图样给大伙儿看看。十天后咱们再聚一起商量,若是东西真编得合我心意,银钱方面绝对不会亏待大伙儿。”董蓉拍拍手算是把这事儿交代完了,然后也不理会众人就带着弟弟和相公辞别于老太上山去了。

  沈老汉随后也带着一众等他拿主意的流民们匆匆回村去了,这一晚很多人都翻来覆去睡不着。待得第二日,董蓉就把画好的简单图样子让喜子送去了村里。然后,不轮值巡逻的汉子们就拎着借来的镰刀去了村外,末了扛回大捆大捆的野草和柳条子,沈老汉带着几个公认手巧的人开始琢磨起来。

  这般忙碌着,一晃七八日就过去了。董平早早回书院去读书了,董蓉闲来无事一边继续交傻柱算数记账,一边画画扩建新院子的草图,偶尔晚上小夫妻俩个也做些脸红心跳的运动,日子过得分外舒心宁静。

  这一日吃过午饭,于桂生上山来禀报说沈老汉带着成品过来了。董蓉简单拾掇一下,锁了门就同傻柱一起下山去了。

  于家屋子里照旧挤满了人,就连曹老头儿都被几个老汉一起请了来。董蓉夫妻赶紧行礼,曹老头儿却生怕儿媳碍于他的颜面,反倒耽误了生意,于是隐晦嘱咐着,“蓉姐儿不必理会我,家里无事,一时兴起就跟来看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