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们则动手打扫院子,重新支起两口灶台,爬梯子往屋檐下挂大红灯笼,同样也是忙得脚下生风。
如此,众人齐心合力之下,一日之内所有琐事都拾掇齐整了。
第二日一早,果园新买的马车挂了两道红绸子就被赶上了山路,于桂生穿了一身簇新的袄裤坐在车辕上,紧张不安的不时揪着头上狗皮帽子。一旁帮忙赶车的赵青山见此,想起当初自己娶媳妇的时候好似也这般模样,于是忍不住哈哈笑出了声。
虽然这几日风雪大了些,但好在山路两旁都长满了树木,路上并没有存下多少积雪,马车走得又稳又快。待得到达楚家的时候,日头也不过才升到东山顶。
赵青山一路赶着马车进村就很是疑惑,放在一面坡里,若是哪家嫁闺女,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都会赶来相送。但楚家这村子却好似无人知情一般,路上冷冷清清,就是楚家也只出来两三个人迎了于桂生进去,很快就让他把新媳妇儿背了出来。除了隐约听见一个老妇的哭声,别人没有一个面露不舍,甚至好似还有些如释重负。
于桂生把媳妇儿放进车厢,末了冲着楚家人行了礼,然后就催促赵青山赶车。赵青山这大半年在果园做管事,别的没学会,论及察言观色可是进步太多。这会儿哪里会开口询问,一甩鞭子就赶车出了村子。
一路无话,马蹄哒哒,很快马车就到了果园。比之楚家的冷清,于家可是热闹太多了。马车刚刚拐进果园大门,一大挂炮竹就被点燃了,噼里啪啦震天响。十几个小孩子跳着脚的大喊,抢夺着梅hua儿扔出来的hua生果和栗子枣子等物,衬得烟气弥漫的院子更是热闹了三分。
新媳妇儿跨了火盆到堂屋拜了天地就被送到了西屋新房,农家人也没那么多礼节,于桂生扯了秤杆子直接挑了盖头,露出楚四莲含羞带怯的脸孔。两人就此算是结成了夫妻,以后生儿育女,同甘共苦,相守到老了。
一众看热闹的乡亲聚在门口喊着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羞得小两口脸色红得都要滴出血来,末了才哈哈笑着去外面吃酒席。
于老太是个刚强好脸面的,她原本有些积蓄,董蓉又给了五两,于是这酒席就办得极丰盛。四荤四素,两合面儿的馒头管够儿,男客那两桌席面儿还有一坛子包谷酒。
众人吃得是心满意足,纷纷夸赞于家行事大方,以后的日子必定不会差了。
董蓉原本也打算去凑个热闹,但转念想想若是她去了,很多人都会不自在。于是也就借口染了风寒头疼留在家里做针线,傻柱见媳妇儿不去,自然也不会离家。小两口把大坑烧得极热,窝在一处说笑,偶尔逗逗难得醒来的果果,倒也自在。
中午时候刘嫂子用食盒送了饭菜上来,说起于家儿媳看着是个勤快又和气的,董蓉这才想起明日这小两口要上山给她行礼,于是吃了饭就去隔壁找了一盒胭脂水粉一块银红缠枝莲纹的锦缎备着。
果然,第二日一早于老太就领了儿子儿媳上山来了。于桂生夫妻恭恭敬敬行了大礼,董蓉和傻柱坐在主位上看着他们拜完才伸手虚扶他们起来,董蓉取了见面礼给楚四莲。
但凡是女子,特别还是有几分姿色的,哪有不喜欢梳妆打扮的。楚四莲虽然极力忍着,但眼角眉梢的喜意还是掩也掩不住。董蓉想起她那日大喊要嫁于桂生的模样,对这敢爱敢恨的女子倒是多了几分钦佩。这里可不是〖自〗由恋爱的现代社会,闹不好要丢了性命的,若不是足够英勇,谁敢私奔啊。
众人说笑了几句,于老太就带了儿子儿媳下山回家了。楚四莲许是见得山上没有伺候的奴仆,每日早起做饭洗衣拾掇屋子,然后就会爬上山来,替董蓉做些小活计。
这倒提醒了董蓉要赶紧买个人手回来,偶尔同于老太说起这事儿,老太太就笑道“东家怎么守个聚宝盆,就是看不到呢?那些流民里大半都是妇孺,经过这场劫难,许是很多都无家可归了。东家不如在其中选那品行好的留下一两个,她们本就受您大恩又得了安身之处,定然会用心做活儿。”
董蓉也觉这主意好,正好梅hua儿来送这月开销粮食的账本,董蓉就拉了她问了起来。
梅hua儿想了想就道“平日里我带着做活儿的那些妇人里倒是有几个品行不错的,我回去问问。若是有愿意留下的,我就带过来给东家过目。”
董蓉点头,嘱咐道“最好找老实本分的,我不喜多嘴多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