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婆子原本还想赞成,但老头子这般说,她也只得勉强附和道,“你爹说的对。”
董蓉如何不知老两口的心思,于是就道,“虽说要节省,但家里的脸面也很重要。不如把中堂里的桌椅换新的吧,再打两只好衣柜给娘放在屋里。至于二姐儿那厢房,看看她想添些什么就添什么吧。”
“真的?嫂子真是太好了!”曹二姐儿正好端着茶壶进来,听了这话喜得放下茶壶就抱了嫂子的胳膊撒娇,惹得全家人都是笑了起来。
众人正是这般说着话,门外却是有人高声叫门,曹二姐儿笑道,“咱家如今哪里都好,就是不能一眼看见门外来人了。”说着话儿,小丫头就跑去开了门,结果却是曹姑母带着石头走了进来。
曹家几人都是大喜,纷纷迎上前来。曹姑母喝了口茶,说了几句闲话就按捺不住好奇在各个屋子里都转了一遍,末了赞个不停,直说自家兄嫂好福气。
曹婆子嫁进曹家多少年来都被小姑压了一头,如今听得这话,就如同多年农奴得解放,心里那个得意滋味简直形容不出来。于是,挂在房梁上的腊肉被狠狠割下一条子,董蓉煎炒烹炸很快就折腾出了四菜一汤,两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午饭。
饭后,曹姑母放不下家里待产的儿媳,一定要早早赶回去。董蓉无法就喊了张管事赶车送上一程,曹姑母上车之时回头望望兄长家的新院子,眼里尽皆都是羡慕之色。董蓉看在眼里就上前扶了她小声说道,“姑母不必羡慕,你回去问问杜鹃嫂子,许是家里马上也要盖新院子了。”
曹姑母不知侄媳妇这话是何意,想要开口问询,董蓉已是替她合上了马车门,张管事一甩鞭子就上路了。
曹姑母无法,只得把疑问憋在了肚子里,待得回到家中,正好见儿媳坐在院子里缝补衣衫,于是就撵了小儿子去玩耍,然后坐在她跟前说起了闲话儿。
杜鹃听婆婆说起舅父家里的新院子如何气派,本就有些心痒难耐,后来听得婆婆又说起董蓉的古怪之言,她再也忍耐不住,拉着婆婆进了自家屋子就低声嘀咕起来…
曹姑母手里掐着厚厚一叠银票,惊得眼睛瞪得溜圆,心下翻江倒海一般。足足四百两银子啊!自家这算不算一夜暴富?不,这是儿子儿媳努力做工赚回来的,是侄子侄媳分给自家的财运!
怪不得侄媳妇儿要说自家盖院子很容易,这四百两足足够盖四座最好的院子了,将来孙子读书,小儿子成亲,他们老两口安享晚年,岂不是都不必犯愁了…
杜鹃眼见婆婆如此模样,心下只觉好笑又轻松。这些时日她就像一个怀里揣着金锞子却还要同人讨要苞谷饼子的乞丐,别提多别扭了。要知道喜事是要与人分享才会更加快乐的,无人知道的喜事就是闷事!如今这笔巨款交给婆婆,自己就不必再操心了,家里是盖院子还是买田地,总少不了自己儿女的份儿就是了。她终于可以安静等待肚子里的孩子降生,再不必夜夜辗转难眠,担心有贼人进门了。
“娘,原本我和禄子早就想把这事告诉您和我爹。但又怕我舅母那边得了消息,您知道我舅母那人的脾气,万一再闹到蓉姐儿和柱子跟前,我们以后可没脸再去帮忙掌管生意了,所以…”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春又来
曹姑母回过神来,伸手拍了拍有些不安的儿媳,安慰道,“你放心,娘心里有数。你只管好好养胎,给娘再生个大孙子就好。”
杜鹃脸红,害羞道,“娘,我想生个像蓉姐儿那般厉害的女儿。”
曹姑母愣了愣,末了就笑道,“成,孙子孙女都好。我原本还羡慕你舅舅一家呢,如今看来,咱们一家也跟着沾光了。”
婆媳两个说着话儿就商量起这银子的用处,最后一致决定等到秋日时候再盖新院子,到时侯村里人问起盖房的银钱从哪里来,就说是杜鹃夫妻做工两年的工钱好了。
不提曹姑母婆媳如何计划秋日盖房子,只说董蓉从住回曹家那日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原本打算保留山顶的茅舍,再周围扩建成两进院子就好。于桂生一个人担不起这么大的工程,于是禀报过东家之后就去请了他师傅、两位师兄还有三四个泥瓦匠过来帮忙。这些大师傅在青县周边的村落里都是小有名气,为人也厚待又随和,待得在山顶走了一圈儿之后,几人商量了好半晌就建议董蓉直接把茅舍推到,建一栋完全砖瓦结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