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蓉笑着执杯劝酒,甜甜的葡萄香里掺杂了淡淡的酒味,立时俘获了所有女子的心。大家推杯换盏,品菜说笑,亭子里越加热闹了。
一众丫鬟婆子们也被文娘请去亭下的小桌儿上落座,鸡鱼肉蛋上了七八样儿,当然酒是不敢多给的,但每人一小杯尝尝味道还可以。于是不到片刻功夫,亭上亭下,不论主子还是奴婢,脸上都是驼红一片,衬得漫山桃花好似都失了颜色。
而山下酒家里,这会儿也同样是热闹之极。一众学子们早就撤去屏风,把六七张桌子凑在一处团团围坐。平日里青衫白扇,一身风流潇洒的书生们,这会儿早就形象全失,有得咧了衣襟大口灌酒,有的高声猜拳行酒令,有的抱着鸡腿鸡爪大嚼,有的迎风立在门口大声赋诗。
原本躲在厨下打算好好近距离接触一下读书老爷的刘嫂子和几个小厮们,见此都是惊得大张了嘴巴,半晌合不拢,末了又都笑得直嚷肚子疼。至此以后,他们再伺候那些来果园游玩的客人,哪怕身份尊贵,也是恭敬有余,心下却无敬畏。毕竟人前再如何威风凛凛或者美若仙子,人后都是同样要吃喝拉撒不是?
如此,山上山下吃喝笑闹了足足一日,眼见日头都要落到了西山头,几位先生才带头告辞。董平生怕喝得半醉的老先生们跌下石阶,赶紧喊了几个小厮掺扶。至于一众同窗们就不必指望了,他们这会儿已是各个烂醉如泥的躺在酒桌下睡觉呢。
好不容易伺候着先生们上了车,女眷们也是早早安置妥当,董平这才禀告姐姐一声,打算留同窗们住一晚。董蓉正忙着指挥文娘把几位夫人喜欢的点心装盒子,听得这话就要弟弟去找刘嫂子。
果然,刘嫂子直接带着小厮们从库房里拿了十几张又密又厚的草帘子,三两下就把小酒家围得严严实实,末了再把火龙生起来,地板就变成了热炕。一众喝得烂醉的书生们睡得是鼾声四起,很快就热得自动自发把身上的衣衫扯了下来。董平见此才放了心,赶去同姐姐一起送客。
杨夫人等人接了点心盒子都很是欢喜,纷纷道谢并邀请董蓉闲暇时去家里做客。董蓉一一应了,见得弟弟过来就托付几位师娘平日多照料。
杨夫人眼见这姐弟俩站在车下,容貌相近又同样知礼,心下更是喜爱。于是回身示意女儿看向窗外,婉音不明就里,疑惑之下抻头看去,正好见得董平含笑抬头。橘红色的晚霞衬得翩翩少年郎好似天神下凡一般,惹得少女瞬间红了脸,慌忙放下了窗帘,死死低着头不肯再抬起半分…
(老家这里风大啊,昨晚把电线刮断了,好在我的本子还有存电啊,匆忙码了一章,居然来电了,哈哈。下午如果儿子给力就再码一章,加油!)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攀
白露书院的马车上都有特殊的标记,县城里的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认识,见到马车经过,很多人纷纷避让。于是,杨先生等人踩着最后一缕霞光顺顺利利回到了书院。
杨夫人一进屋子就撵了贴身伺候的丫鬟,一边亲手伺候自己老爷更衣一边笑问道,“老爷,今日赏花之行还算尽兴吗?”
杨先生扫了一眼老妻,反问道,“难道你游玩的不好,还是董家丫头招待不周?”
“怎么会呢,今日玩得很好啊。”杨夫人手下忙着整理衣衫,笑道,“君诚那孩子平日不是个多话儿的,没想到他姐姐倒是伶俐又大方,难得的好相处。”
杨先生想起与董蓉那番对话,难免又叹了气。杨夫人好奇就追着问询,杨先生于是仔细说了一遍,末了赞道,“怪不得君诚平日言谈之中对家姐很是敬重,今日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才知这丫头行事如此圆融机敏,难得的是不喜张扬又心地纯善。君诚有这样事事为他打算的姐姐,实在是件幸事。以后婉音嫁过去,只要敬着大姑姐,小夫妻俩就不会有什么口角。”
杨夫人听了这话就挑了挑眉头,嗔怪道,“老爷只见了董家丫头一面,就如此放心把女儿嫁过去了?你忘了君诚还有父母在世吧,董秀才倒罢了,那个董夫人听说可不是好脾性的,女儿嫁过去万一是同公婆住一处,那日子可没法过了。”
杨先生瞪了眼睛,呵斥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女子出嫁,孝敬公婆是本分。谁家娶了儿媳不都是照旧过日子,婉音又没多长一副心肝,怎么就得与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