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仇在薄太妃的搀扶下从床榻上起身,薄太妃劝东方仇再到床上躺会儿,东方仇摆手,“当日被酒灌得太难受了,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那个滋味,现在好不容易头脑清醒一点了,不想再躺在床上。明日我就离开皇宫,四处走走。能清醒地四处走动,太难得了。”
薄太妃看到东方仇的样子,不禁落泪,“你受苦了。”
东方仇看到薄太妃为自己流泪的样子,拍拍薄太妃的肩膀,“我没事儿的,为了你,受再多的苦都值得。”
“东方……”薄太妃感动地依偎在东方仇的怀里。
董蓉才刚刚回到中山王府没多久,刚想到内院去见慕容怀德,想把今天的事情告诉给慕容怀德。然而董蓉才刚刚踏进内院,甲二就说有重要的人要见他们的董王妃。
董蓉惊疑,“什么人?”
“皇上。”甲二如实回答。
董蓉跟着甲二来到中山王府的厅堂,皇帝已经站在屋内,正被对着董蓉,面朝着中山王府的匾额。而厅堂的左边位置搁置着一个东西,足有两丈长、一丈宽,被一块上等的红色绸子盖着。
董蓉顺着皇帝的目光看向高悬的匾额,匾额由血龙木做成,上书‘孝廉方正’四个字,字体磅礴大气。
“臣妾参见皇上。”
董蓉对皇帝行礼。
皇帝这才转过身来,搀扶起董蓉,“董王妃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董蓉在皇帝的虚扶下站起来。
皇帝温和地对董蓉道:“今日在御书房让你见笑了。”
董蓉请皇帝坐下后便吩咐婢女斟茶,笑对皇帝道:“皇上不必这么说,薄太妃有些激动,可能是因为心里的想法和你我都有些不一样吧。”
皇帝微微点头,“她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如果让她发现有谁不顺着她的意思,她就会暴跳如雷。母妃的性子向来如此,还希望董王妃多多见谅。”
相比起皇帝,薄太妃这个娘亲真算是不称职了。
董蓉笑道:“皇上客气了。太妃娘娘若真是为了大齐的江山好,她说什么我也是应当听着的。我怕的是太妃娘娘被什么人利用,若真像我猜想的那般,才是最危险的。”
皇帝点头,“董王妃说的有道理。朕也是迫于压力才封了董王妃的作坊,虽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董王妃的作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朕相信董王妃。”
董蓉听到这句,两眼立即有了光彩,“皇上的意思是,我现在就可以让作坊重新开门做生意吗?”
皇上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里含着无奈。
董蓉眼睛里的光彩立即黯淡了下去。
皇上看到董蓉这般,心里也过意不去,道:“朕这次来就是想跟你说作坊的事的。今日在御书房,有母妃在,朕不敢妄自许诺。待母妃回宫之后,朕立即就乘了马车出宫,追到董王妃的王府来。那些作坊已经被封,暂时也不能解封,唯有等到事情查清楚之后才行。不过,对于因为查封作坊而给董王妃造成的损失,朕愿意补偿给你。”
董蓉有些惊讶,“为什么?”
“因为朕相信中山王和王妃。国库的钱流到中山王府来,朕放心,也心里踏实。”皇帝道。
董蓉在心里笑了,这个皇上还真是说得直接。他也知道董蓉和中山王慕容怀德一向是乐善好施的,若是遇到天灾,朝堂还没发话,董蓉和慕容怀德就已经开始架起棚子赈济灾民了。国库的钱流到董蓉这里,也不算流失,顶多算转移一下地方。
不过,皇帝关于赔偿作坊被封所造成的损失一事,还是让董蓉觉得暖心。
董蓉谢过皇上,也对这少年皇帝有了一丝丝好感,他不再是那个被薄太妃牵制的小皇帝,而是越来越有主见了。
皇帝见董蓉接受了,便放心了。接着,皇帝又道:“这一次朕还带了一块匾额,是送给你们的。”
董蓉这才反应过来,刚才皇帝来之时,她隐约听到有敲锣打鼓的声音,还以为是幻听,现在才明白那敲锣打鼓的声音不是因为她幻听,而是真有那声音。
“来人。”
皇帝轻喊,便有四个太监排成整齐的两列进来,对皇上和董蓉行礼后,恭敬地走到匾额旁,拉开了匾额的红绸。
“商魁”。
皇帝见董蓉还有些反应不过来,连忙说道:“中山王和王妃在大齐国所做的事情,朕都看在眼里。你们的艰辛朕无缘体会,却能感受得到,也看得见。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们曾经的辛苦付出,如今都有了回报,罐头生意越做越大。要在大齐国找到比你们中山王府的罐头作坊更大的产业怕是很难的。许久以前朕就想赐你们这块匾额,只是一直没有时机,如今不算个好时机,但朕还是想把它赠与你们,让世人像你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