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喜事_作者:花期迟迟(74)

2018-01-26 花期迟迟

  她是个急脾气,打定主意就立刻实施起来。赵青山带着一众杂工再不能像以往那般清闲,每日里除了照料果树还要挖沟、修路、砍木头,忙得走路都带着一阵风,晚上下工时候累得几乎要爬回家去。

  好在,没过两日董蓉就放出话来要招收年轻后生进果园做工,因为活计比较重,所以工钱定在二十五文一日。这可比进城卖冰还要多五文,而且中午另供一顿饱饭。有了前几日那顿红烧肉做保证,一众杂工们当晚回家就把亲兄弟或者堂表兄弟拉了来。不为别的,就为了赚钱的同时还能额外给肚皮攒点儿油水。

  消息传到一面坡,整个村子也沸腾了。那几户跟着董蓉进城卖冰的人家,小日子可是过得越来越宽绰了,时不时还会带些米面等物回家,大伙儿背地里都是羡慕之极。如今果园离家里又近,工钱比走街串巷卖冰还高,谁若是不想去,可就是傻子了。

  如此,不过一日功夫就有五十几个后生跑到赵青山那里报名,但董蓉只打算招收二十人,这事儿就有些难办了。乡里乡亲的,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把谁撵回去都不好啊。后来还是赵青山出了个好主意,抓阄!

  董蓉琢磨了半晌也觉得可行,这纯粹就是看自己运气了,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有人怨怪到她头上。于是,第二日那些后生们再上山来就被领到一只大竹匾前边,抓到写有“留”字的纸团就直接找赵青山分配活计,抓到空白纸团的就垂头丧气下山去了。

  正文 第四十六章 建设忙

  这般忙碌了半个时辰,直到最后一个纸团被抓完,二十个帮工的人选也就都定了下来。董蓉拿着记工薄把众人的名字都记了下来,然后挂在茅舍门口,日后谁上工就划一道,有事也可请假,待到月底一并算账发工钱。

  一众后生瞧着那记工薄,眼底都是火热一片,恨不得那上面马上就画满墨道才好。刘二狗子等人见此就哈哈笑着领他们去拿工具,心底忍不住也猜测起午饭的菜色。他们这几个老资格杂工每月领六百文工钱,算起来比新人还要少。但忙过这段时日,新人就要滚蛋,他们却有差事长长久久的做下去。对于一个养家的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每月固定有工钱发下来更重要了。

  董蓉一边吩咐人进城采买粮食等物,一边不时还要同赵青山等人讲解如何挖塘肥田,如何搭建水上栈桥,一时间忙得恨不能把自己掰成两个用。好不容易打发了众人,她还没等喘上一口气,太阳又快要爬到头顶了,应该准备午饭了。

  她正琢磨着找几个帮手,结果刘嫂子就同村里另一个小媳妇儿梅花随在进城采买的杂工身后上山来了。

  原来刘嫂子在城里叫卖冰碗见到采买的杂工担子里装了许多吃食调料就动了心思。小院儿里如今是王禄夫妻说了算,她也不好往前凑,本来打算用心琢磨几样新冰碗,无奈又不如秋嫂子脑子灵活,最后落得上不上下不下,实在是憋闷。如今果园这般忙碌,董蓉身边肯定缺人手,说不定这就是她出头的好机会。

  她这般想得明白就把推车扔给自家男人,然后帮忙拎了筐篓等物同杂工一起回了果园。可惜,世上聪明人虽说不多,但也绝对不少。两人才走到山下就遇到了村里另一个小媳妇儿梅花儿,不必说她也是毛遂自荐来找董蓉要差事的。

  刘嫂子肠子都要悔青了,若是昨晚就找董蓉把这事儿敲定下来,何苦今日还要与人竞争呢。梅花也不是傻子,自然也猜出刘嫂子从城里赶回的原因,但两人谁也没有说破,反倒携手一起说说笑笑上了山。

  好在董蓉着实缺人手,又喜她们都是平日相熟的,于是直接定了和杂工们一样的工钱,然后简单交代两句就带着她们进灶间准备饭菜。

  大片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得油汪汪,然后加上葱姜爆香,添汤烧开再放进切成麻将般大小的豆腐块和白菜条,咕嘟嘟炖上半个时辰,一锅泛着奶白之色的大炖菜就出锅了。杂工们不论新老,每人端了满满一大陶碗,再配了三个烙得金黄的苞谷面儿饼子,蹲在树荫下吃的酣畅淋漓。

  董蓉同样也是咬一口饼子就一口汤,但略带粗粝的饼子实在有些不好下咽,她就琢磨着是不是多买些细面回来,哪怕蒸些两合面馒头也好啊。

  刘嫂子抬手替一个杂工添了一碗汤,回身瞧见董蓉如此模样就小声笑道,“东家,我知道你是个心善的,眼见大伙儿活计累就想拿些好吃食招待。但这样的荤菜加饼子管饱就很不错了,若是再好上加好,怕是大伙儿日日惦记饭食,反倒没心思做活了,那岂不是辜负了东家的一片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