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青云路_作者:梅无阙(198)

2018-01-25 梅无阙

  王氏和瑾瑜站在屋檐下,正在开门,准备拿上伞去接应一下冬青和小圆。

  没想到伞还没撑开,二人就跨进了门。

  “快把雪花掸去,免得化了弄湿头发。”王氏看二人顶着风雪进门,立刻忙着拿毛巾帮冬青掸雪花,一边对小圆说道。

  想当初,冬青刚被买进门时,王氏先给翠枝掸了雪花,找了衣裳,才看向冬青。

  如今却见已见不得冬青受一点罪过。

  大狗站在灶屋门口对几人死命招手,笑得脸都快变形了,“快来,我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跟你们说。”

  看大狗那没鼻子没眼的样儿,冬青心思转了几圈,到底什么天大的好消息,能让大狗高兴成这样?

  进到屋里,两个仆妇烧着火,屋子里暖烘烘的。

  仆妇立刻让出几个位置,让冬青等人坐下烤火。

  冬青刚坐下,就问道:“大哥,你要跟我们说什么天大的好消息?”

  大狗摩拳擦掌,看了翠枝一眼,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寒冷,脸上还泛起两团红晕。

  “我要当爹啦!”

  家里人愣了几个呼吸,王氏激动得声音发颤,“怎么说?翠枝有了吗?”

  当着全家人的面说这事,翠枝还有些不好意思,略带扭捏点了点头。

  “哈哈哈我要当爷爷了!”李老汉从堂屋过来,刚跨进门就听到这件喜事,情不自禁大笑出声。

  冬青打心底为翠枝高兴,“恭喜啊嫂子!终于得偿夙愿!”

  转头看向小圆,“你把我的针线框拿过来,还有床头柜子里那几尺棉布,我这就给小侄子做衣裳。”

  没几天她就要跟瑾瑜去晋安,不知道何时回来,趁着这几天赶出一身小衣裳,就算她们赶不及在翠枝临盆之前回来,也能让翠枝的孩子穿她做的衣裳。

  翠枝有了身孕后,不管是家里的活还是铺子里的,王氏都不让她做,最多只能让她坐在铺子里卖点心。

  他们还记着大夫与翠枝说过的话,生怕悲剧重演。

  冬青紧赶慢赶,终于在年前做了几身软软的小衣裳,拿给翠枝收着。

  过了初一,李言卿与陈君然从明山镇进城,瑾瑜早已买了马匹与车,几人在马车里装上书卷行李细软,赶着朝晋安去了。

  第69章 贡士

  几人轮流赶车,一路上讨论学问,又有瑾瑜说些他知道的趣闻,倒也不算枯燥乏味。

  途经半个廊州,再横穿整个雍州,偶能见些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不时遇到同上晋安的考生。

  他们三人带着冬青,就免去了一切后顾之忧。

  旁的举子赶考都是带些银票或是干粮,瑾瑜一开始就听冬青的,带了一大袋米和不少腊肉干菜,外加一个锅子几副碗筷。

  快到用饭的时间,便寻一处有水源的平坦地势,捡上一些干柴,冬青就地架锅做饭。

  碰上路途没有水源,冬青就让在有村落的地方歇脚,只要有人就表示附近有水,无论是河水井水或是龙潭水。

  时不时的,冬青去问路,还能从那些纯良的村民手中接到绿色蔬菜。

  吃完饭后几个男子轮流洗碗收拾,收拾好东西继续上路。

  马车都是顺着官道走,除去天黑实在看不清路或是难以辨认方向,还有给马儿休息吃料,别的时间连夜里都在赶路。

  前后用时二十六天,他们花最少的钱,最少的天数,从廊州赶到了都城晋安。

  雍州大山较少,地势一马平川,还在一百里开外,就隐约能看到晋安的城墙伫立。

  国都所在的雍州,繁荣度不是边远县镇能比,都城更是建得细致。

  城墙高耸,由打磨得大小一致的青石堆砌,粘合材料加了糯米,与边防城墙用料一致。

  每条缝隙都好似都细细勾勒过,看上去整齐且厚重。

  瑾瑜心里感叹,青石质感十分坚硬,在这个没有机器切割打磨的年代,得多少能工巧匠夜以继日的打磨,才能建出这般美观又坚固的城墙?

  国都外围的城墙尚且如此,那皇帝居住的宫殿岂不更加精致?

  不及多想,马车已行至城门,有穿着甲胄的侍卫伸手拦下,询问为何进城。

  这是天子脚下,城门进出看守甚严,以防有不法之徒人犯上作乱。

  平时没什么大事时,平民进城只是例行询问,不要有特殊举动不会引起注意。

  如今恰逢各地举子进城应试,外地面孔颇多,故而需要细细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