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青云路_作者:梅无阙(352)

2018-01-25 梅无阙

  瑾瑜一挑眉,“多谢夸奖。”

  登基大典第二日,黎洛在朝堂上当场将三位皇兄封王,没有封地,没有实权。

  黎裕松了口气,黎隽与黎勋则有些不敢相信,他们都觉得黎洛继位后会第一时间收拾他们。

  封王也许只是面子工程,指不定暗地里找机会算计他们,一直提心吊胆。

  黎洛不再理会此事,看向下首身姿挺拔的瑾瑜,示意身旁的太监。

  太监扯着嗓子道:“东阁大学士李全出班听旨。”

  瑾瑜出班站在殿中,只听尖锐的声音响彻凌霄殿。

  “东阁大学士李全,为国君恩师,于国有恩,于君有恩,赐正一品太傅头衔,赐太傅府,钦此!”

  “臣接旨!”

  “御笔授意立天工局,东阁大学士李全为最高执行者,广纳天下能人异士,开发研究诸多便利,钦此!”

  “臣接旨!”

  瑾瑜在朝堂之上接了两道圣旨,一道是嘉奖,官居正一品,走到了此生的人生巅峰。

  一道是黎洛听取了他的想法,创立天工局,招揽所有有想法有能力的人。

  他会将所有思路画在纸上,无论是电力或是汽车坦克,争取早日研发,造福人类。

  反正他还有几十年可活,总能出一两样成果。就算有生之年无法研究出来,也算是为后人奠定了基础,没有坏处。

  第131章 番外一

  三年一度的秋闱再来,考完放榜,南墙前人头攒动,伸长了脖子,只盼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主考官照例宣读前十名单,大河站在人群中,竖起耳朵,唯恐漏掉一丝一毫的声音。

  这是大河第二次参考,上次遗憾落榜,一直是大河心中难以抹平的坎。

  听说当年他的小叔叔一次就中,而且是以亚元上榜,他第一次却榜上无名。

  此次无比期盼自己能在前十,哪怕不如小叔叔,也不要差得太远。

  不知为何,他一直惦记着冬青一家,以他那传奇的小叔叔为目标,无论是外貌身型或是成就,甚至娶妻标准。

  只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他除了长得人高马大可能超过瑾瑜之外,其余从来没有赶上,也没有遇到一个与冬青相媲美的女子。

  或许是他先入为主,二爷爷一家的氛围与自家相差甚远。

  冬青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指引他走上君子之路,而非跟随家中风气为蝇头小利变成卑鄙龌龊满口谎言的小人。

  冬青为他奠定了基脚,比之后经历的所有老师都重要。

  当年冬青温柔的笑容牢牢嵌在脑海,至今未曾忘记。

  冬青夫妻二人相依偎的身影,也是他自幼所向往。

  冬青与瑾瑜相互扶持,挣钱科考两不误,离清水沟越来越远,直到远得看不见。

  大河拼命读书,只想与瑾瑜一样,带着一家人摆脱穷山恶水的禁锢。

  台阶之上,考官念完姓名离开,大河没听见自己的名字,顿时有些泄气。

  只得挤进人潮,去到榜前看自己是否考中。

  已经十九岁的大河身型高大,倒是不费劲就挤到跟前,定睛看去,终于在第二列看到“李大河”三个字。

  心中稍微松了口气,如此,他便可以去晋安参加春闱,也能再次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

  大河收拾东西回家,准备报完喜与家里人道别后就启程前往晋安。

  家里人喜笑颜开,忙大摆宴席庆祝,端是荣耀满堂。

  清水沟数十年才出四个举人,他们李家就占了两个名额。

  而且前段时间传来消息,新帝登基,瑾瑜已经官拜正一品,在朝中举足轻重。

  大伯一家觉得十分开心,日后大河踏入仕途,瑾瑜的光辉多多少少是要照耀一下大河。

  不看僧面看佛面,有瑾瑜这个大黎第一辅臣在,多的不求,至少大河在官场上不会遭遇不公待遇。

  村里人投以羡慕的目光,一个家族只要出一个能人,这个家族就能慢慢走向兴盛。

  村里掀起一股读书热潮,清水沟年轻一辈大多认得几个字,所有人都盼着自家祖坟上冒青烟,出个把官老爷带动家族。

  近年风调雨顺,灾害少发,商业与工业逐步繁荣,官府减免农户赋税,粮食价格上涨,打压地主安置流民。

  比起前些年的光景,如今百姓算得上真正安居乐业,对于平头百姓而言,不用经受战乱灾荒颠沛流离,能吃饱穿暖存余粮,有能力仰望更高的地方,便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