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青云路_作者:梅无阙(79)

2018-01-25 梅无阙

  以前只有地里的收入,除去糊口的口粮,缴了公粮,余下的粮食拿去换作银子,至多一二两。

  他们家多少年也只存下十几两银子,两年的灾荒造了个干净。

  父母在世,当家的自然是父母,银钱全在王氏手里。

  王氏没有苛待翠枝,时不时给上几十文钱作零花,逢年过节都拿钱扯新布做衣裳。

  如今不足半年,翠枝手里拿了五两银子,后面还有持续的收入,怎么看都比之前好了数倍。

  但二房一个月的收入就是八九两,就算上交父母二两,都还剩六两上下。

  这个差距,大得让人难以忽视。

  冬青从耳房出来,看到瑾瑜站在院里,疑惑道:“你不是去陈叔家找陈君然么?为何出来半晌还站在这里?”

  瑾瑜往唇上竖了根食指,“嘘!”

  冬青立刻噤声,轻手轻脚凑到瑾瑜身侧,发现原来瑾瑜在听大哥大嫂的墙角。

  只见翠枝冷着脸跟大狗说话,“做人要知足,二狗上交给爹娘的钱,他们夫妻二人根本就吃不完,剩下的能便宜了谁?”

  “翠枝你别恼,我就随口一说。”大狗苦着个脸。

  他也不是说见不得二房钱比大房多,那是人家夫妻凭本事赚的钱,甚至没从家里拿一分一毫的本钱出去,而他们点心生意还是冬青垫上本钱,不吝教翠枝手艺的。

  只是对比下来差距大,顺便提了一嘴,没想到翠枝会生气。

  翠枝神色松了松,“这话万万不能让二狗和冬青听了去,不然他们会以为我俩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他们愿意拉我们一把是情义,没有理由将我们从青壮年就养老送终。”

  大狗嘿嘿笑了笑,“翠枝你说的在理,有手有脚还能把自己饿死不成?再说现在我媳妇儿是手艺人,日子总是会一天比一天好。”

  院内瑾瑜与冬青对视一眼,心里有些打算。

  两人并肩跨出门去,坐在石坎上的翠枝和大狗看到冬青夫妇,立刻站了起来。

  “二狗,冬青,你们的挑花刺绣做完了?”

  瑾瑜与冬青相视一笑,道:“还没呢,我们出来,是想跟大哥大嫂商量件事。”

  翠枝和大狗皆是一愣,“什么事?”

  冬青道:“是这样,最近这挑花刺绣订货的人很多,瑾郎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要给瑾郎搭手。”

  这倒不是假话,因陆续有人绣出成品,许多持观望态度的人下了决心,点心摊儿前经常有人来问还能不能预定。

  冬青要帮着瑾瑜给布料串暗线,他们还想到一个让不会点画的人也能点布料的法子。

  那就是瑾瑜先点好一幅作品,剪与这幅作品一样大小的底布,串上暗线,数格子照着点,相当于批量生产相同的花色。

  虽然速度很慢,依葫芦画瓢也不够新意,但聊胜于无。

  现在五月底,陈君然昨日回到了家里,陈君然有绘画功底,学点画应该比旁人容易许多。

  方才瑾瑜准备去找陈君然,却在门边听了墙角。

  翠枝听闻冬青的话,顿了顿,“那你们的意思……是冬青不跟我做点心生意了么?”

  瑾瑜点头,“对,大嫂你已经能独自挑梁,在街上守摊的也是大嫂,日后点心生意就全全交予大嫂了。”

  冬青笑了笑,“大嫂不急,左右我和瑾郎都要去镇上交货,一起把点心背到集市,跟以前一样。”

  翠枝还未说话,冬青又道:“既然所有事都是大嫂一个人经手,赚的钱自然全都归大嫂的。”

  “这怎么行?”翠枝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这生意的本钱还是你出的,手艺也是你的,我怎么能独占了收入?”

  瑾瑜一摆手,“都是一家人,还说这些做什么?手艺这东西,你学去了就是你的。成本才几个钱?大嫂你要真过意不去,下次卖完点心,把本钱还给冬青就是。”

  反正现在翠枝手里已经能拿出本钱了。

  翠枝咬咬牙,心里有些挣扎,冬青不跟她分钱,她一个月就有二两的收入了,比之前多一倍。

  但就这么应下来,又觉得好像什么地方不对劲。

  瑾瑜不等翠枝说话,牵着冬青往外走,“就这么说定了,之后就是大嫂你一个人做点心了,可得抓紧些,不行就让大哥搭把手。”

  他之所以跟冬青达成共识,让大房独自做这点心生意,是因为他不想冬青整日整日的在柴火跟前烟熏火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