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苍堂坐北面南,黄琉璃瓦卷棚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前廊下悬康熙御笔满汉文“乾苍堂”匾。明间为过厅,穿厅而过可至宁寿宫花园的第三进院落。配房南端出廊,与院墙垂花门的倒座游廊相接。
外檐均饰苏式彩画,虎皮石墙基。正房、东西配房及转角游廊、廊房相连,围成一座方正的庭院。院门为四扇绿漆的垂花门。院内叠石山一座,湖石点景,花木三五,环山植竹,绿树翠荫。
撩开大红猩猩毡门帘入内,满眼皆是东方的古韵与皇家低调的奢华,内檐装修罩隔大框都是以紫檀为材料的,造价昂贵,却又不失文人气,分隔室内空间的隔扇,鸡翅木框架拼接成灯笼框、冰裂纹或者是步步锦,中间还嵌着和田玉,夹纱一律是双面绣,图案是缠枝花卉,行针运线步步精巧,配色清准,浓淡相宜。
竹黄工艺、竹丝镶嵌、双面绣、髹漆工艺都是在江南完成的,渗透着江南草木泥土的芳香。
我和随侍的小太监还没进去,便见李德全扶着康熙出来,原来扑了个空,皇太后在西边宫墙边玉粹轩与后宫诸位主位闲聚品茶呢。这消息倒让康熙放下心来,平日里这位皇太后最喜欢的就是与后宫诸妃皇子格格们闲聚吃茶,名为吃茶,实际上就是吃各种干果炒货,蜜饯瓜子,点心小吃,康熙这位来自草原的庶母这辈子什么都不擅长,什么都没兴趣,唯有对吃。
在草原时没听说,可自从来到紫禁城,来到中原,对满蒙汉各地吃食就大感兴趣,先帝独宠董鄂妃,她姑姑被废了还在那里闹腾,她却不争不气,每天睁眼只要有好吃的,就是白米饭都能就着酱菜吃上三大碗。
自从先帝把自己给作死后,后宫里不到一年,康熙的生母也一命呜呼,太皇太后操控着前朝后宫,她是太皇太后侄孙女,皇帝的庶母,名义上的皇太后,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搬到寿康宫跟那些太妃们住了好些年,性子还跟个孩子似的,每天都乐呵呵的,有好吃好玩的就高兴,康熙年幼时跟她也不算亲近,不过是礼数上的事。
但自从太皇太后离世,康熙突然对这位几十年淡泊守制的庶母上了心,毕竟长辈里她现在辈分位分都最高,无论是明面上,还是心理上,康熙对博尔济吉特。吉雅太后都富有极深的敬重和依恋。
毕竟是太皇太后母家人,性子又恬淡无争,康熙为表孝心,一向节俭的皇帝竟然下令内务府拨款,重新修葺了宁寿宫,就在康熙御驾亲征前,亲自奉请皇太后住进了宁寿宫,又时常让内府供奉各种精致吃食,老太太天天都乐得跟回了草原一般。
康熙也愿意到宁寿宫来坐坐,拉拉家常,陪着老太太吃点奶茶,奶豆腐,花生核桃杏仁露,玩玩骨牌什么的,享受一下祖孙亲情之乐。
后宫诸妃都是聪明人,看到皇帝对庶母的重视,便纷纷投其所好,三天两头敬奉各色吃食,上宁寿宫花园里来陪着老人吃吃喝喝,不过是表现给皇帝看,后宫女人太多,不是谁都有机会时常见到皇帝的,到宁寿宫请安就成了一条捷径。
老太太也来者不拒,看着都是儿孙媳妇,送来的孝敬都照单收下,皇帝问起来说谁都好,只是时常把妃嫔们认错。
皇帝从战场回銮,还没顾得上后宫,各种门路打听到康熙要过来宁寿宫请安,后宫里人头攒动,玉粹轩里好不热闹,康熙带着德妃还没进去,便听见皇太后吉雅的笑声最是清脆,如同草原上唱歌的百灵鸟,立时把皇帝这半年多来的杀伐血腥一扫而光。
“还是惠妃姐姐才情高雅,可惜我们都是俗人,只会陪着老祖宗吃吃喝喝,哪里懂什么湿呀干的,便是针织绣工,那可要找德妃姐姐,哟,今日怎么独独迟了,荣姐姐,您和兰姐姐住得近,没瞧见她往乾清宫昭仁殿去吧?”
宜妃几句露骨又一针见血的问话让玉粹轩内喧嚷的女人都停下了口头的恭维奉承,连一向很会打趣人的惠妃都将奉果子的手停在了半空,目光移向了对面第三张椅子上正大讲育儿经的荣妃身上。
按照惯例,玉粹轩大花厅内除了上首带炕桌的软榻宝座床,下手两排紫檀木透雕白鹤起舞座椅,诸妃按照宫内现时位分排座。
左边头一位便是现在紫禁城内位分最高的嫔妃钮祜禄氏贵妃的座位,第二位便是资历最老生子最多的荣妃,第三位乃是德妃。右手却是惠妃,宜妃,新进宫的敏妃,再往下才是几位有封号的妃嫔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