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给的工钱不低,要是表现的好,还有额外的奖金,这点他们都很高兴。
而且前几天两个村长也确实去了一趟葫芦村。
因为离得远,他们以前都没有听过葫芦村这个地方,这次去看了,当真是震惊。
那占地几百亩的牧场,高大的足有五米的荆棘墙,还有那一个个据说是大棚的东西,冬天竟然还能种出蔬菜来。
尤其是葫芦村的小麦,更是让他们震惊。
他们都是种了一辈子庄家的,再说他们家里也种着麦子,可是和葫芦村的那些麦子一比较,当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得比。
那麦苗长的绿油油的,这会儿才刚三月,竟然就已经开始抽苗了,整个比其他人家的小麦拔高了一截。
他们还打听到,那些地都是苏家的,然后村子里的人家都以土地入股。
村里的人闲下来都在苏家做活,要么在作坊,要么在大棚,要么就做些其他的事,一个人一个月竟然能拿一两多银子。
有得人家好几个人都在苏家做活,一个月下来就能拿四五两银子,到了年底还有分红拿,日子过的好的让人羡慕。
更重要的是,女人还能在作坊干活,一样有工钱拿,甚至不比男人们挣得少。
两个人从葫芦村回来后就彻底震惊了,要知道,他们村最富裕的人家一年到头也就能能挣个十几两银子。
可到了葫芦村,几乎家家户户一年就能挣十几两,多的甚至几十两。
再想想之前苏书生让他们交钱入股的话,更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那哪里是让他们掏钱啊,明明是在给他们送钱,可他们竟然拒绝了,还说了那么难听的话,还带村里的人一起去找茬。
两个人后悔了一路,回来后,就在村子里开了会。
说了现在葫芦村的情况,两个村子里的人都是震惊,纷纷决定以后就跟着苏家干了。
当然,对于这些,苏巧巧并不知道。
只知道这些人干活的时候都特别的积极,还以为是之前敲打他们的事情起了作用。
这会儿小岱村的戴洪飚和果岭村的常盛海两位村长一商量,就找到了苏巧巧。
“苏小姐,不知道苏老爷什么时候再过来?”
苏巧巧疑惑,挑眉看他们。
“你们找我爹有事?”
二人对视一眼,常盛海说出了心中的打算。
“苏小姐,是这样的,我们两个去了一趟葫芦村,都很羡慕葫芦村村民们的生活,我们也想把土地入股,就想找苏老爷问问。”
苏巧巧愣了一下,就说他们这些日子怎么变化这么大,原来还有这么一茬在里面。
戴洪飚也连忙说道:
“我们这里的地比葫芦村的地势还要好,地都是平整的,河流横穿土地,从来没发生过洪涝之类的事情,不管用来干什么,都是很好的,要不苏小姐和苏老爷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我们两个村的地也收了。”
收小岱村和果岭村的地,苏巧巧还真没想到这么远,听他们这么说,就有些心动了。
他们说的对,小岱村和果岭村的地都是平的,中间还有条河,很是方便,如果把这些地都平整了,那也是不错的。
“行,这件事我回去和我爹商议一下,下次过来给两位答复。”
想了一下,又道:
“二位村长也去过葫芦村,想必是知道的,土地入股不是卖土地,所以你们一时半会是拿不到钱的,要等每年的年底拿分红,而且,一旦入股,要种什么,怎么种,你们就做不了主了。”
“还有,如果当年的收成不好的话,你们也只能拿个保底的银钱,就是你们往年种地收获多少,我们就给你们多少,多余的就没有了。”
苏巧巧给他们提个醒,毕竟有之前的事。
他们之前和两个村子里的矛盾就是因土地而起。
只是收成不好这点苏巧巧是一点不担心的,但也得给他们说清楚了。
戴洪飚和常盛海二人去了一趟葫芦村,又专门找过王大伯。
王大伯知道他们是小岱村和果岭村的,是苏家庄子那边村子的人,想着苏家以后能做大,就把葫芦村的情况如实说了。
二人也了解了个透彻,所以这才来找苏巧巧的。
这会儿听苏巧巧这么说,思考都没思考,就应了。
“这些我们都在葫芦村了解过了,葫芦村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什么样,不管是挣钱还是不挣钱,我们都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