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巧巧笑着点头:“这是好事啊。”
之前王翠红读书认字的时候,她就想说让村里的女娃娃也跟着一块儿认的,可那个时候,大家条件跟不上,也没那个觉悟,的不觉得女娃娃读书有什么好的,还怕影响了女儿名声。
“好事是好事,就是你王大伯这边女私塾的房子都开始建了,这女夫子还没头绪呢。”
苏书生有些发愁,这些日子也是忘记了这个事儿,而且女夫子可不似一般的夫子那么好找,随随便便一个秀才过来就能教。
女夫子可是很难得的。
这个时代,本来就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认字的女人本就不多,就是有,那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
人大户人家的闺女谁会来乡下抛头露面的给人教学?
苏书生有些发愁。
苏巧巧也想到了这一点,尤其是这次去了一趟梅江城,就更是感触深刻。
琴棋书画都懂的女子不是没有,但大多都是大户人家的闺女和夫人们,让他们来村里的女孩们读书,压根就不现实。
看着苏书生发愁的样子,苏巧巧就道:“我先去县城里看看,让合作的几个掌柜的也都帮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吧。”
苏巧巧想着,实在不行找不到人的话,就让小九小七她们上,实在不行,还有方珍珍和秦素素,也都可以顶一阵子的。
苏书生点了点头,就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父女二人说着话,石云就去沏了茶过来,一家人围着说了会儿话,就说起苏永安今年秋闱应试的事儿。
第313章:惟有读书高
苏永安院试的时候中了秀才,今年正好赶上乡试了,若是再中了,就是举人。
隔一年,明天春春闱,就可以赴京赶考,若是中了,那就是贡士,紧接着就是殿试。
若是成绩再好一些,还有可能是进士或者探花郎,更甚者是榜眼、状元。
这事儿一家人都放在心底的。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苏巧巧之所以加紧对梅江城的苏家进行夹击,又和耶律琴沈俊岚一起对付他们,也是有这一方面原因的。
今年的乡试是要去梅江城考的,若是梅江城的知府还是苏宁海,难免不会给他们穿小鞋。
倒不是苏巧巧多想,而是不得不防。
所幸的是,现在事情也已经解决了,今年乡试的时候已经是秋天,定然是来了新知府的,想必也不会特意为难苏永安一个考生。
几人说起苏永安来,脸上都洋溢起了笑容,之前梅江城之行带来的不愉快也消散了许多。
第二天,苏巧巧就去长岭县找了李夫人,一个月没见,李夫人又拉着苏巧巧叙了会话。
苏巧巧就说起了葫芦村要请女夫子,教村里的女娃娃们读书识字的事儿。
正说着话,李长东就进来了。
“女娃娃读书识字?又是巧儿丫头你给出的主意吧。”
李大人没在意的说着,李夫人就递上了茶水,说道:
“夫君,这次你可是冤枉巧儿丫头了,是他们村里的人都想让自家女娃娃认识几个字,村长都已经在建女私塾了,巧儿丫头这头还没找到女夫子,就过来问问。”
话是苏巧巧之前说的,李夫人只是给李大人叙述一遍。
不过,这话说出来,她自己都是不信的。
没有巧儿丫头就葫芦村那些泥腿子可能会让自家女娃娃去读书?
事实上,这次他们还真是冤枉苏巧巧了。
她还真就是什么都没做。
只是葫芦村的人见方珍珍、秦素素这些识字的都嫁了好人家,苏家那些识字的丫头们都去管了苏家的产业了,察觉到了读书的好处,这才想让自家女娃娃们读书识字的。
听着李夫人的话,苏巧巧连连点头,就道:“李大人,你有没有认识的合适人选?”
李大人皱了皱眉,道:“这女夫子可不好找啊。”
李大人说的是事实,这点,苏巧巧和李夫人等人都是知道的。
苏巧巧却是笑了笑,说道:“不用多好的,认几个字,琴棋书画略懂一些就行,看谁家的婆子有认字的也行。”
苏巧巧说着,目光就放在了李夫人身后的常嬷嬷身上。
那常嬷嬷是跟着李夫人从京城过来的教养嬷嬷,跟着伺候了这么多年,读书识字自然是不在话下的,说不定琴棋书画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