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她顾着自己这辈子的表妹,顾着自己这辈子的爹娘,顾着自己这辈子的同事……那她为什么不顾着王爷你呢?你不是她上辈子的同胞哥哥么?”
元晟答不出来,许久之后,他才说:“也许是因为,我曾经不承认她是我妹妹。”
他说最后半句的时候,声音忽然变得嘶哑难听。
在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元晟觉得听筒那端,死掉了一样寂静无声。
萦玉出生那年,元晟三岁。
元晟是大齐的皇子,后被封为湘王。他是景安帝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被父皇宠爱着的甄妃。
关于幼年最早的印象,元晟的记忆是模糊的,依稀仿佛是在一个很热闹的夜晚,有无数漂亮的灯霞,映着夜空,宫人们举着小巧精致的玻璃灯,轻声嬉笑着走来走去,他能闻到很香的味道,他当然不知那是酴醾花提取的香液,只知道母亲身边的宫人们,都喜欢用这种香液……然后,好些人围着他笑,乳娘把甜甜的红色糯糍团,递到他小小的手中,嘴里说了一句什么,于是他使劲咬了一口,糍团又甜又冷。
那就是最早的记忆,稍微长大了点儿,元晟才知道,那是他三岁时候的上元灯节,就在那一天,母亲生下了妹妹萦玉,后来,妹妹被封为嘉泰公主。
母亲是个幸福的女人,元晟明白,因为她总是在微笑,心满意足的那种笑容,就算偶尔遇到不太顺意的事情,郁闷不了多久,就又能恢复到愉快的样子。
这再自然不过,景安帝一直就很宠爱甄妃,他爱她的娇俏可人,懂得男人心思,而且又善丹青,能给他热爱的瓷器先绘制小画……元晟曾目睹过母亲作画,父皇那时候就守在一边,目光里充满欣赏。
所以,虽然不是太子,这却并不妨碍元晟在他皇帝父亲心里的地位。
父亲十分重视自己,元晟能够感觉出这一点,他专门给元晟请了最出名的丹青手,还对他的习字课程格外注意,别的皇子跟着师父一板一眼读书,他却能被父亲单独叫去,欣赏刚刚画好的作品,说几句极在点的评论,然后再看着父皇亲手为那副牡丹图,提上“甲第名园,天香染袂”之类的词句……
父皇说他天生就“通”这些,老师也赞他的字“如游鸿似惊龙”,元晟有天赋,所以不用按部就班的跟着师父学。元晟自己却并不在意这些。后来他明白了,之所以他“通”那些,是因为他的心是空的。
他的心像个瓦罐,里面空空如也,所以什么都能流进去。
好长一段时间内,元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意什么,习字画画,吟诗作赋,那是父皇的要求,他只是有能力做得好,他觉得自己也许并不怎么喜欢这些,只因为父亲很喜欢这些罢了。其实元晟也很喜欢像四哥那样出去打马球,他喜欢在太阳下出一身汗的感觉,虽然他的马球技艺远不如四皇子,甚至有的时候,四皇子还要在比赛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捉弄他。
既然不被兄弟们喜欢,那么元晟也有办法独自开心,他习武,默默独自磨练自己的能力,他喜欢自己变得更强悍一些,书上不是说过么?真正的宝剑,锋芒都不外露的。本来习武之事并不是父皇提倡的,齐朝的主流文化是摒弃武林的。但是元晟却挺喜欢,哪怕他对此没有什么太高要求,反正他也不可能跑出皇宫、去和那个什么白氏山庄的人一争高下。
一个皇子,功夫再高有什么用?他往后只能老实在王府里当他的王爷,用不着去华山论剑。
比起成日紧张兮兮的太子元旻,他活得要洒脱一些,元晟是个天赋异禀的聪明孩子,学习和成长对他而言并不是一副苦差事,他从未有过“心力不足”的感觉,父亲说他是个“潇洒”的孩子,他欣赏元晟这样的,因为他自己,他身边的重臣例如靖海公林展鸿,都是这等潇洒倜傥的人物。元晟清楚,父亲喜欢漂亮的人,举止漂亮,做事漂亮,在他眼里,只要这人风度翩翩,那就一切都好。
人一旦生得潇洒倜傥,就会瞧不起那些缺乏灵气的同类,即便顾及礼貌,表面上不流露出来,内心也不屑与之为伍。元晟知道,父亲不喜欢太子,因为太子“缺了灵气”,所以回头看看疲惫的大哥,他总想叹气。
尽管宫里都在传闻,陛下早晚要废长立幼,元晟内心却不想取代长兄,那条路他原本是没兴趣的。比起总爱耍小聪明的二皇子,比起更喜欢马球之类户外活动的四皇子,尽管他更让父亲喜爱,但元晟仍会尽量避免太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