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鸣一脸疑惑道,“我帮你什么忙了吗?”
左单单诚恳道,“你忘了,你之前带我从镇上回来两次了呢。我一直没好好道谢。”
沈一鸣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这事儿,不客气,举手之劳。”
左单单弯着唇笑,觉得沈一鸣这人虽然贼坏,但是也不是特让人讨厌。关键时候还是很给力的。
嗯,和聪明人在来往,确实让人挺轻松的。
下午上工后没多久,老队长左水生终于在众人望穿秋水的期盼下,坐着马车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公社的刘书记。这位刘副书记就是专门负责管理知青们的。整个公社里面几十号知青,都是他管着。
平时各个生产队里面知青闹点事儿那是正常的。有些知青甚至偷偷的把老乡家里养的老母鸡给烤了。这类的混账事层出不穷。可这些知青胆子再大,再混,也不至于闹罢工啊。这性质可太坏了。想想那些闹罢工的历史,哪一次不是为了造反。现在知青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闹罢工,这眼里还有组织吗?要是有样学样的,整个公社,乃至整个县城的知青闹罢工,这不全乱了吗?
于是刘副书记立马动身来了左家屯生产队。让左水生立马召集大伙,进行一次深沉次的思想教育。
此时知青点的知青们也知道刘副书记来左家屯的事儿了。李红兵和李晨亮立马召集大家开会,准备等刘副书记和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怎么应对,要提哪些条件。
李红兵道,“大家都能发言,过了这次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又不能提回城。”苏雪撇嘴道。
李晨亮没好气道,“那你就什么都别提。”
苏雪立马不敢吭声了。
其他人倒是都提了意见,苏戴想要公社多提供粮食,粮食不够吃,肚子只能吃七八分饱。高伟觉得应该多放假,想干活的时候就去干活,不用干活的时候就在家里闲着。这个提议得到了除了李红兵之外的人一致赞同。李素丽提出想回家里看看,刘莉莉也点头,而且希望能去煤场工作,领工资。
反正大家各抒己见。即便平时关系并不是很亲厚,这次为了把事儿闹大,达到各自的目的,也都愿意站在统一战线上面。
打谷场,刘副书记的演讲也正在进行中。
“毛主席说过,知识青年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次的事情,我相信很多同志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这些知识青年,就得来农村改造,就得让他们好好的学习贫下中农的精神,要不然他们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和平时代,就能忘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瞧瞧这些知识青年,说罢工就罢工,咱们的贫下中农们会这么干吗?”
左家屯的众乡亲异口同声,“不会!”主要是不敢。要真罢工,队里不给分粮食咋办。他们可没有城里的亲人给寄吃的过来。
“说得对,咱们不会。咱们要是都学他们了,咱全国人民吃的从哪里来,穿的从哪里来?”刘副书记激动的大喊。
“我看,这几个知识分子是很有必要进行重点改造的。不是想去煤场吗,成,咱公社都接收了。每人去公社煤场工作七天。谁不去,就不许发粮食。饿着肚子接收贫下中农的改造!还得上报给县里和省里。”
听到这话,左家屯众人一愣。咋都跑去煤场了,
有人问,“他们回来的时候,能带废煤回来吗?”反正顺道的事儿。
“能,每天回来一人挑一旦。”刘副书记答复。觉得这处罚方式也挺不错的。既能为人民服务,又能接受改造。
“那挺好,就让他们去吧。”
大伙都觉得没意见。
反正干活都不成的人,在不在都一样。秋收最忙的时候都忙完了,用不着他们,去改造一下也挺好。还能挑煤回来。多好的事儿。
没人去问知青们的意见。公社的意见就是大伙的意见,反正大伙没意见了,几个闹事的娃娃还能有意见吗?
知青们预想中的谈判没能发生。他们还没散去呢,就被公社召集的民兵团给控制起来了。然后刘副书记出面,宣布了对他们的安排。统统去煤场挖煤七天,并且看表现再进行变动。
大河公社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平息了这次有预谋的罢工事件。并且在整个公社范围内进行通报。让大家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