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意的,只是自己有没有钱,能不能有人伺候,能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从前,他觉得老娘这般想这般做,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是她十月怀胎生了自己出来,又一把屎一把尿的把自己养大。所以自老爹去世后,年仅八岁的他便挑起了家中的大梁,种地打猎挖药伐木换来的每一个铜钱,都交给了老娘保管。
她生他小,他养她老,没有什么不对。即便温柔的秀英时常叫他不必这样辛苦,让他少做一些,为着家里头的两个女人能舒顺一些,他还是起早贪黑的熬了下来。
若能早早看清老娘的真面目,早早认识到自己的愚孝,在秀英命悬一线之时,又何须这般乞求老娘?
他擦了一把额上的汗珠,声音失去了过往的顺从和哀求,变得强硬起来:“娘,你说秀英是病秧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可你莫要忘了,自她嫁进来后,洗衣做饭、砍柴喂鸡,打理家务,全都是她一个人在做。你是我的亲娘,辛苦了大半辈子,我们作为小辈侍奉你是应该。可十年婆婆十年媳妇儿,在你嫌弃她体弱的时候,可又曾想过在她挺着大肚子的时候帮她一把?”
阿牛失望摇头:“你并不曾,哪怕明知道她快生了,家里一切杂事还是她在打理,每日早起将早饭做好,将鸡鸭喂了,辛苦把衣衫洗完后,又得立即准备午饭送到田里给我。而你呢,每日吃完饭便到处找人唠嗑。她嫁进来这两年,你甚至连水都没有烧过一锅。这样的儿媳妇,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你可是在指责我吗?”在那么多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恶行,老太太颜面大失,又是尴尬又是恼怒。
阿牛摇摇头,认真道:“儿子不敢。只是希望娘能看到秀英的好,莫要再生出不该有的念头。这辈子,儿子只要秀英一个妻,无论什么原因,不休、不离、不换、不弃。也请娘在他们母子俩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尽心尽力,当你年老之时,秀英才能心甘情愿的给你斟茶递水,侍奉在侧啊。”
一个大字不识的种田汉子能说出这番道理,着实令人刮目相看。铭凌眸光微闪,看着他的目光里多了丝欣赏。
孝顺和守义,在此人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就不知道他的忠诚度如何。
不过看他这般憨厚实诚,人品应该也是不错的。
憨实而不乏机灵,此人好好培养一下,或许能担当大任。
一个念头在心里形成,铭凌产生了想要将其收入麾下的想法。
他才开府独居不久,如今府里的人,大都是宫里配的,不知道有多少是别人的眼线耳目,心思各异。
想要过得舒心顺遂,首先要培养出真正忠于自己的人才行。
卷一:起 第二百二十四章 高手在民间
想法初成,他没有急着向阿牛提出,而是打算好好看看再说。
何况,阿牛才刚荣升为父亲,现在也无暇顾及旁的事。
老太太被儿子说得久久说不出话来,面色红了又绿,绿了又紫,色彩斑斓。
良久,才不甘心的取了锭小块的银子塞到儿子手里,悻悻道:“行了,莫要再说了,秀英和孩子这儿我会好好照看着,你快去快回。”
有了铭凌和霍天北的那番威胁,她就是不尽心也不行了,不是吗?
经历了一番的扯皮和舌战,此番结果总算是令人满意。阿牛握着那二两银子站起身来,郑重道:“母亲不必心疼银子,儿子还年轻,只要肯干,家中肯定会好起来的。”
说罢,朝众人拱了拱手,匆匆转身离去。
阿翔在霍天北耳边低语几句,霍天北点点头,令霍安追了上去。村子里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唯一能用的便是牛车。京城距离这个村子至少十里之地,光靠步行,要走到何时?
将军府的马车进不来这样狭窄的小路,可骑马的速度到底步行快上许多,走出一小段路换了马匹,到底能节省许多时间。
老太太被儿子义正严辞的说教了一番,也不知道是面子上过不去,还是真的想通了,总算肯伸手去抱那小娃娃。
多年没有抱过这么小的娃娃,难免显得笨拙。王妈妈在一旁仔细的教了好一会儿,她才觉得顺手些,喃喃道:“这可怜的小东西,刚出生就这般小个,以后可莫要与你娘一样体弱才好。”
人家得了孙子,都是说些喜气吉利的话头,哪儿有谁会这般诅咒自己的亲孙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