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苦笑一声:“哪儿是没动静,不过是我不知该如何与小姐说罢了。”
那两个稳婆不过是寻常人,根本经受不起霍平的拷问,不到半个时辰,便竹筒倒豆子般,什么都说了出来。
让素馨没想到的是,此事,还牵扯了另一名女子。
那名女子叫梦芝,是茶馆里的一名歌姬,善解人意,才学丰富,不少风流才子都知晓她。
与青楼里的歌伎不一样,茶馆里的歌姬,是良人,没有签卖身契,是可以自由婚配的。
霍平是霍守成的亲卫,但并不需要时时刻刻跟随在霍守成身边,有空闲的时候,也会到茶馆里头听听书,喝喝茶。而这名叫做梦芝的女子,不仅曲儿唱的好,亦会沏茶说书,红袖添香,亦十分安静,从不献媚讨好,与其他歌姬大相径庭。
换了几个歌姬后,霍平还是对梦芝的伺候最为满意。也恰恰那么巧,他去十次茶馆,至少有五六次都是梦芝上来伺候。
一来二去,两人便熟悉了。
在那夜与素馨意外在一起之前,霍平从没想过要成婚。对于梦芝,他也只是欣赏。更重要的,这女子极为知晓分寸,虽然从事着抛头露面的活计,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形se色的富家子弟,却从来不卑不亢,从未有过妄图飞上枝头的表现。
这几年的相处,也算是和睦的。霍平每个月总有一两天会到茶馆里喝茶,从一开始的单纯喝茶听书,到后来,也会与梦芝说上几句话儿。
在茶馆里做歌姬的女子,无一不是貌美如花的,即便不十分貌美,亦五官端正,自有一股独特的气质。
因为她们的银子,可都是靠自己赚的,而非茶馆支付。若没有点能耐,便没有客源,自然就待不下去。
大多数歌姬,在茶馆待不过半年,便会被各种富家子弟或商贾乡绅看上,最后多沦为妾室或外室。
如梦芝这般在一间茶馆一待便是两三年的女子,实在不多见。
况且,她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再不成婚,想找好的夫家便难了。
霍平问此问题之时,不过是纯粹的好奇罢了,便是梦芝不回答,他亦觉得理所当然,不会再追问下去。
不想梦芝却是怔忪许久,才缓缓道出了自己一直在茶馆里做歌姬的原因。
卷一:起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不见也罢
早些年的时候,梦芝也算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当然,这个大户人家是不能与将军府、尚书府等比拟的。
可是在京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一个商贾之家能拥有四进的院户,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梦芝的父亲是个船商,每年只出去一次,出去便是大半年。
因着跑得远,带回来的物品都是稀缺货,往往能卖出个好价钱,家里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商人地位极低的京城,家里头的装潢倒是要比一般的官员更繁华些。
而作为独女的梦芝,也因此过上了一般官家小姐才有的生活。身边奴婢环绕,还有专门的女先生教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然而好景不长,在她十四岁那年,父亲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来。
听说那一支船队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所有人无一生还。
她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直接便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已是半身不遂,口不能言。
凭着父亲留下的家业,即便梦芝不嫁人,母女俩也可以一辈子吃喝不愁,活得很轻松。
她母亲的病并非不能治好,不过是一时悲伤过度,伤了心脉,只要及时救援,慢慢调养,总是能恢复的。
难就难在,她们在银子上头出了问题。
梦芝的父亲每一次出海,都会购买许多京城的物品,拿到别处售卖,那一次,亦不例外。
丝绸,瓷器,茶叶,铜器,每一样拿到外头,都价值不菲。
同样,在京城收购,亦是价格不菲。
此时出航出了事儿,还没来得及缓过神来,债主们便纷纷上门逼债了。梦芝一个十四岁的女子,何时见过这样的阵像,唯有跪地哭求请债主们给她一些时间,然而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母亲的病,需要银子,府里的周转,也需要银子,生活的每一处,都是需要银子的。
她们没有了生活来源,却有数不清的开销,债主们哪里肯宽容?
谁都怕宽容下去,她们会还不上钱。
梦芝几乎是被逼迫着卖掉了在京城里头,地段极好的四进宅院,才勉强将父亲进货欠下的银子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