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掌柜的,爷儿就得从小喝酒。”刘安也在旁边附和着说。
宋雪川看他们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也只得作罢。
接下来一家人就拿起筷子吃饭。宋雪川终于如愿吃到醉仙居的饭菜。想当初他第一次来醉仙居,还是跟夏远风一起来找王之桓借钱时,当时他觉得自己永远也不会有来这里吃饭的一天,还暗暗发誓一定要来尝尝这里的饭菜味道,现在总算是达成夙愿。
宋雪川看了看坐在自己身旁的夏远风和抱在怀里的夏毛毛,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夏远风看见宋雪川一脸笑意地望着他,回了他一个微笑,给他夹了一筷子醉仙居招牌菜西湖醉鱼,说道:“雪川,尝尝这个鱼,是醉仙居一绝。
宋雪川吃了一口果然鲜嫩美味与别家不同,连夏毛毛都吃的不停嘴,宋雪川看里面有酒精不敢给他吃多。
不过等结账时价钱也对的起这个味道,这一桌菜差不多花了十两银子,就这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点那么多菜的原因。据夏远风说以前他们朋友聚餐,每顿最少也要花十几二十两银子。
考中秀才,夏远风和宋春雨接下来还要参加第二级考试: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通过者既称举人。古代举人就可以直接授官入仕,县老爷见了也要客客气气。
如果夏远风他们接下来能考中举人,则继续参加第三级考试:会试,这是中央级的考试,考中者称进士。
而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就是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复试,殿试前三名分别为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只有进士才能参加殿试。所以说古代科举考试可比现在的大学难考多了。
乡试在秋天举行,称秋闱。距离现在大概一个月时间。这次永安书院参加考试的学子一共三十人,考中秀才者共五人。所以夏远风和宋春雨能考上秀才还是很不错的,起码学问排在永安书院前列。夏远风的两个同窗也在这五人之中,就是上次春季诗社一起吟诗作对的那两位有名有姓的仁兄。
接下来这一个月时间,夏远风和宋春雨参加了永安书院举办的考前集训班。里面除了有今年新鲜出炉的秀才公,还有往年的老油条。永安书院专门从府城白云书院请了一个大儒专门教授乡试要考的策论等学问。
众人白天上课,晚上回家还要完成先生布置的作业。第二天先生还会就每个人的文章进行点评,如果写的不好除了被人嘲笑外,作业还得翻倍。
夏远风每天回到家都叫苦不迭,可惜宋雪川不仅无动于衷,还雪上加霜给他下了禁令:这个月都不许碰他。为了怕夏远风分心,宋雪川还在书房里另加了一张床,让夏远风晚上直接睡在书房。
不是宋雪川不心疼夏远风,只是现在关键时期,绝不能对他心慈手软。宋雪川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两个考生的伙食弄精细些,算是夏远风唯一的安慰。
值得一提的是,府城白云书院的大儒对宋春雨颇为另眼相待,说他小小年纪文章却写的大气开阔。虽然学问上还有些不足,但假以时日必定非同凡响。还表示如果宋春雨愿意到白云书院读书,他可以收他为学生。
这个消息可把一家人高兴坏了,宋雪川原本就打算等宋春雨考上秀才就送他去府城读书,现在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能成为大儒的学生,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以后无论学习或者出仕都有人引路。对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意义更是不同。
宋雪川第二天就备了厚礼,带着宋春雨拜了老师。并说好等宋春雨考过乡试就去白云书院读书。
很快就到了乡试的时间,夏远风他们提前五天就去往省城临安城。宋雪川原本想跟他们一起去,却放心不下百味斋和夏毛毛,只好让刘安跟着去。刘安毕竟会些武艺,除了照顾二人的生活,还能在路上当个保镖。
临走前一晚宋雪川总算让夏远风上了他的床,两人抱在一起说话。夏远风通过这段时间的集训,自觉学问大有长进,信誓旦旦的保证:“雪川,我觉得我能考中举人,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宋雪川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就跟着说:“加油,我也相信你能行。”
两人说了会话,夏远风就开始对宋雪川动手动脚,被宋雪川严词拒绝,“我收回刚才的话,你现在不是应该想想文章怎么写,怎么还想这些?”
夏远风无赖的趴在宋雪川耳边小声问:“雪川,这个月我天天睡书房,你都不想吗?”被宋雪川掐了一下,接着又诉苦,可怜兮兮的说:“雪川,明天我就走了,最少半个月才能回来。最后一天只有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你都不满足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