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世子俏厨娘_作者:凤五(611)

2018-01-16 凤五

  各城门和巡天府也一早得了吩咐,要是有难民想进京城,就让他们前往南城门领了粥之后,再去十几里外伯阳侯府建的救济营安置。

  施粥的摊位旁就摆着书吏的宽桌,但凡是逃难而来的难民,先登记后取粥,吃完之后再有马车送往十几里外的难民营。

  一路奔逃到京城,想要获得一线生的希望的难民们,听闻南城门附近有施粥点,还有难民营可以安置他们,自然狂奔而致。

  “取粥先登记,队伍不要乱。”由五城兵马司派遣来的兵丁,在得知每天可领伯阳侯府一日半两工作补助的消息后,工作热情高涨了不少,他们积极与书吏和侯府下们配合,将现场秩序维持的井井有条,不允许任何人哄抢、拥挤或是插队。

  难民们来到异乡之后心里难免惶恐不安,看着有兵丁负责维持秩序,还有书吏给做登记,就算在乡里再刺头,到了这里也不敢造次。因为这次北地的情况有些特殊,逃难的难民大多携家带口,一般不来则矣,一来就是一堆人,书吏的桌前很快就排起了长龙。

  “你们要是一家人的就站在一起。”书吏捧着本子,温和的看着一众难民。

  队伍一阵骚动之后归于平静,众人眼巴巴的看着书吏,目光却总也忍不住往旁边的施粥摊子上瞟。

  459规矩

  “我先将难民营里的规矩与大家说一遍,你们可要仔细听好。”书吏冲众人笑了笑,拿着本子便朗声念了起来,“伯阳侯府救济营规矩如下:第一条,凡八岁以下孩童,五十岁以上老者可免劳作,病者经大夫确认可免劳作,营中管一日三餐,但无钱可领。第二条,凡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不论男女,需服从统一分配从事每日劳作,营中管一日三餐,表现优秀者可每日领取奖励的银钱三文。第三条,凡有特长者,可入相应的匠人坊,除一日三餐之外,每日还可额外领取银钱五文。你们若是对以上规定没有异意,便在我这里登记造册,晚一点儿会有马车送你们去营地安置的。”

  难民们一路逃亡,受尽了艰辛,现在有个地方能让他们吃饱饭,还能挣到钱,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跟做梦一样。在场几乎所有的难民都瞪大了眼,目光中燃起的是对生的希望,众人连连点头,嘴里叫着“我们没有异意。”激动的几乎要跪下叩头,不少人都已是热泪盈眶。

  书吏微笑的看着慢慢聚拢过来的难民,满意的点点头,便坐到了桌前,开始研墨准备登记。“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在家是做什么营生的?都会什么?”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老者微弯着腰,带着几分怯意的小声道:“俺叫张大,咱们就是种地的,祖祖辈辈就靠那几亩地过活。”他似觉得自己没有特长,有些不安的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家人。

  老者身后一年青人怯怯的道:“我会打猎,我哥会做木匠活。”

  书吏点点头,面上现出笑容,道:“你们不用怕,不管是种地,还是打猎、木匠,对你们今后都是极有用的。”书吏看着人群中的几个妇人,笑着补充了一句,“若有娘子女红手艺好,那也是极有用的,可以在营里接到另外的活计,多少可以赚些铜钱贴补家用。”

  众人听得心情激荡,面上都忍不住露出惊喜之色。

  书吏一一给他们登记,又让他们按了手印登记入册,这才让身边的兵丁引领他们去隔壁粥摊用粥。在施粥摊的另一侧还有数名大夫正在待命,他们的任务是为这些难民检查身体,以防有人将传染病带入营地。

  待得马车将他们送到救济营,众人又呆住了,一排排几乎一模一样的油布屋子几乎一眼望不到边,在营地的入口处还有一个巨大的用毛竹捆扎的大拱门,上面红底黑字写着伯阳侯府救济营七个大字。而在这大拱门前还立着一面巨大的木板墙,最上面一样是红底黑字写着功德墙三个字,这面木板墙上记录的是京城里慷慨捐助的救灾物资的家族或个人的名字。

  “这是这一车人的资料。”赶车的车夫将几张纸递给营地前站着的,几个穿着整齐的八九岁孩子中的一个,便赶着马车转了个弯,往回跑了。

  一众难民还在发呆之中,那接了纸的孩子已经大力挥手,吸引难民们的注意力,嘴里大声喊道:“欢迎各位来到伯阳侯府救济营,我是救济营的引导人陈小七,在这里先给大家说说咱们营地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