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古董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始于明代的供春壶,大名鼎鼎的供春壶现存世共六把,大部分都藏于博物馆,少数几把在私人藏家手里,以上资料都是真实的哦!因为专业限制,玉儿对这些知识不太了解,所以写的时候就稍稍借鉴了一下那几把壶的特点!勿怪哈!
第九章 单曲
不过他的目光始终放在那把供春壶上,饮尽,放下杯子,对苏茉道:“苏小姐,不知我是否有幸观赏一下时大师的杰作!”
苏茉微微一笑,伸手,“请!”
张德祖喜不自胜,小心翼翼的端起供春壶,苏茉刚想提醒他壶热可是见他没什么事就把话咽回肚子里。
这是把六方壶,乃是用紫砂制成。紫砂壶是用紫砂经高温烧制的陶器,烧制温度比用陶土制作的陶器高,更坚实而多微小的气孔,和瓷器一样不会因温度急剧变化而碎裂;由于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又不会瓷化。
紫砂壶以江苏宜兴出产的最好。茶水在紫砂茶壶中即使过夜也不腐败,在普通瓷茶壶中过夜茶水即不能再喝;紫砂茶壶吸附性能好,使用时间长了颜色变深,光泽油润,很值得欣赏把玩。紫砂壶长期使用,在壶的内壁会结附一块块海绵状物质,俗称“茶山”。有了茶山,即使倒入白开水,倒出的也有茶水的色香味。这样的壶在一些嗜茶人的眼里是把好壶。现代养壶不提倡此种做法,一般每次喝茶后都将壶中茶叶倒掉或者于次日倒掉,将壶用沸水涤净后晾干。
紫砂壶大体上属于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如果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壶,则体现了文人画的另一种形态。
使用紫砂壶泡茶,好处多多。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紫砂壶极具收藏价值,历代均出现不少紫砂壶制作大师,时大彬便是其中之一。
“苏小姐,您是如何认定这把壶便是时大师的作品呢?不瞒苏小姐,我手中便有一个时大师的作品,不过我看着和这个稍有出入啊!”观摩了半晌,张德祖提出了一个很中肯的说法,不过他眼里却狡黠的光芒却一闪而逝。
苏茉没错过他的表情,心中一笑,看来今日又遇上看轻她的顾客了。苏茉只能暗叹长得年轻有时也未必有优势。
嘴角微勾,脊背直挺,胸中自有成竹,接过张德祖手中的茶壶,指着壶上的细节之处对张德祖道:“张先生也知道,供春壶始于供春,但一经流传便引起世人的追捧,时大师早年的作品大都是仿供春壶,中年之后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格。时大师的作品都是用精选的紫砂泥,并且其中参杂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的先河。其风格古朴大气,这些张先生都知道,苏茉自是不必多言!之所以能识别时大师的作品,完全是靠时大师的署名。”说到这里苏茉稍一停顿,见张德祖兴致盎然,才接着道:“时大师显著地艺术特点就是自署款识,时大师早先往往请人代笔署款。在交接许多文人雅士以后,时大师便揣摩名家书体,发愤苦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时大师终于写得一手好字。他削竹为刃,以竹代笔,在壶艺作品上署名。其书法深得许多名士的赞赏。以至于后来把大彬书法作为辨别作品真伪的标准之一。这把壶底便有时大师的款识标识,因为时大师是以竹代笔,所以字体变瘦,而且据史书记载,时大师自成字体乃是楷书,且其擅刻阴文,所以其款识大都是阴文刻生莲居大彬或大彬二字。不过史书也记载,时大师有两位高足,李仲芳与徐友泉,师出名门,但创作风格各异。时大师对有些作品十分欣赏,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号款识。这是紫砂行业的一项特权,这是对自己徒弟的技艺的一种认可,也是最高的奖赏。那就有人讲︰李大瓶、时大名。即李仲芳做的壶,时大彬署的名。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在时大彬的流传作品中,也有其徒弟之作。但确切是哪一件,俱不得而知了。即便如此,此壶的艺术价值也与时壶等同了,甚至会高出一筹。”阴文其实就是凹入的花纹,印章上面的字多数便是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