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决定弄一个奖励制度来向全天下征集书籍。进书超过五百种(这五百种里得是文渊阁中所没有的书籍)的,将在书籍罗城后,奖励一套的大穆大典。
超过一百种的则能够选取两本文渊阁所拥有的书籍。超过十种的还会在大穆大典中注明是他们才进上来的。
除了编写文书的大臣和进士,到那个时候,还需要誉写人员。
誉写人员也有讲究,首先必须得字体端正之人。而且最少也得有个童生的功名,不然连书都未必看得懂。
朝颜同徐太傅等人商量了一下,询问他们,大致抄写人员需要多少。
徐太傅说道:“到时候需要编写的书籍最少也有几十万本,因此需要的人不少,先招收五百人。等正式抄写的时候,若是人数不够,再继续招人。”
徐太傅这也是稳妥起见。
朝颜笑了笑,“这人数倒不难找。”
五百人……今年参加会试的都有五千多人呢。
朝颜拿着计划书,同几个大学士们进行讨论,他们也都夸朝颜的法子实在是好。
朝颜根据他们的意见,稍微改动了一些,写成一份折子,交给穆武帝看。
穆武帝看过后,并没有意见,直接放手让朝颜来。
轰轰烈烈的图书征集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和征集活动一起进行的还有庶吉士的考核。让朝颜十分满意的是,除去施温雅、吴归远这两个不必考试的,其他八个女进士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庶吉士,即将参与编写工作。
这次庶吉士的考试,也淘汰了一半以上的人,让翰林院的人减少了不少。然而这批没考上的人如何安排,便成了一个问题。毕竟没考上的最少也有两千人。
朝颜对此早有对策,他们若是要留下来做抄写的活自然可以,只是这活他们只怕也看不上。若是不想做抄写的活,那么也可以到各地去进行实习的工作。
很多人从翰林院出来后,便担任各地官员,而他们往往得花费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上手。朝颜打算给他们弄个一年的实习期,也好让他们有如何处理政事的经验,等将来真的当县令或是知府,不至于走弯路。
至于实习的薪资,朝颜十分大方,决定就按照府衙主事八成的薪资来算。毕竟不少庶吉士家境都比较清寒,总得让他们能养活自己。
这法子不仅是庶吉士,那些等待任职的官员们也同样可以如此安排。
朝颜的这一手,让不少进士对她颇为感激,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门路能安排到一个好工作的。
这也是昭瑞太子新官上任的第三把火。
------题外话------
朝颜:为了让他们少废话,还是给他们安排事情做吧
第六十七章 逆袭,进士班
这三把火一烧,让朝颜在文人中的声望一时风头无两。那征集文书的活动,也下达到每一个州。
现在翰林院放眼望去,都是奋笔疾书之人,一扫先前的颓势。
几个负责这块的大人们,看着都显得年轻了一些。
朝颜也因为这大穆大典的缘故,触发了一个任务:修缮大典,完成后奖励功德值十万点和一个技能和一张药方。
朝颜十分开心地接下了这个任务,技能这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了。尤其是技能和药方还能自己制定。只是她心中也十分清楚,这大穆大典等修好了以后,最少也要五年时间。这奖励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因为她的公主府距离皇宫比较近的缘故,朝颜便让张雪华等人住在她这边,这样他们每天去翰林院的时候也方便一些。
张雪华等人十分感激,不过她们已经承朝颜太多的情了,不好继续叨扰下去。
因此张雪华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大家一起凑钱买座附近的宅子,大家先住在这里。扣除掉肯定住朝颜那边的吴归远和施温雅,以及在京城中隶属权贵的车清容,等于是剩下七个女进士住一起。
其中张雪华因为年纪最大,性格稳重,所以便被托付了这件事。他们几个打算买个二进宅子就差不多了。京城的房子价格昂贵,尤其是距离皇宫近的地方,那就是寸土寸金啊。
朝颜知道后,也托人问了一些空房子,最后选了六所,让张雪华她们自己选。
等到休沐时,张雪华同其他六人一起出门亲自看房子,毕竟房子也得她们中意了才是。顾倩还拿了纸笔出来,说是要记录每一所宅子的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