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仁怎么会如此行事?”
郑卓信惊讶。
兵部尚书李兆仁为人虽然有些小圆滑,但是此人大是大非是分得清楚的,忠君爱国,人品是勿庸质疑的。
怎么会不知道这场战争对整个大秦的重要性。
“你先别急,这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郑卓信对梁旭说。
他大致讲了梁旭离开以后的事情。
梁旭一时也是愣住,震惊不已。
他并不知道他走后京里发生的事情。这一个多月以来,他们一直在前线奋战,对于京里的事竟然全然不知晓。
郑卓信郑重地:“你是大秦的下一任国君,李大人即使是不为社稷着想,也不会让你吃了败仗回京。所以,此事必定不是他所为。他没有那个胆子,所以.....”
梁旭看了看郑卓信,两人都想到了一块。
……
走出帐子后,郑卓信带着几人飞奔。
“少爷,方向不对,回京应该是去那条路。”
“我知道,咱不回去,快。”
一行人掉转马头,向着西北疾驰而去。
那里是燕青的地方,也在交战
……
郑卓信的脸凝重得能低下水来。
燕青也是暴跳如雷:老子在前线卖命,他们在后方安逸且不说,怎么还掏老子的**?奶奶的。”
老将军怒发冲冠,差点提着枪上京直接提了那些人来问。
“你还在这干什么?这仗还怎么打?要老子说,这皇帝假的真的又怎样,只要不拖欠老子的军粮,我就不管他谁坐天下。”
燕老将军脾气火爆,口不择言。
他这里人马折损更加严重。正苦苦支撑,也是没有要到军粮。
每年大军的军粮都是一定量储备,战时储备本就不够。
此番那场战事,路途遥远,也是消耗掉了一半的军粮。
再说,谁能想到夏国会在这个时节发动进攻?3、4月里本是青黄不接的时刻,竟会发起战事,还倾全国之力?此次夏国共出动至少40万大军,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燕青他们打就打了,却是没有想到这后继无力,怎不焦急。
“就不能先自己买一些,先救急?”
郑卓信问。
战时乃非常时期,常有向附近居民征集粮食的。
北地辽阔,多年无战事,此地居民休养多年,应该不乏家中有余粮的大户。
再说,因为此地是三国交界之处,居民都有家中屯粮的习惯。
“可是没有银子啊。银子都在兵部呢,总不能叫我们去抢吧。”燕青一摊手,无奈。
商议了一会,发现不管哪条,都得回京,要银子还是粮食。
“我回去找李大人。”
郑卓信立马抽身,准备回京去催粮草。
他保证:“务必撑着,就是抢,也要给你抢回来500担粮草。”
几人一阵急走,出来帐门,就要上马。
苏暖却是拉了马匹,转动着眼珠子,对郑卓信说:“四哥,此去京城,少说也要一个月来回。军情紧急,我就不去了,免得耽误行程,你们快去快回,我就留在这儿等着你们......”
苏暖看着郑卓信说。
郑卓信诧异:“我好不容易找到你,自然要带你回去,再说,你娘可是盼着你。再耽搁,也耽搁不了多少。留你在此地,我不放心,正打仗呢......”
郑卓信不肯。
现在这种情况,接下来会如何,他自己也不清楚,回京会碰到什么事情,他能不能如期要到军粮,他信心中并没有底,他隐隐觉得事情比不是像表面看得那么简单.....
所以,他怎么放心苏暖留下来?“是呀,小姐,咱回去吧。咱留在这里又做不了什么,还让人担心。”
木青也大着胆子劝道。
几人一通说。
苏暖看着众人都不赞同,这才咬了咬牙齿,拉着郑卓信说了一番话出来。
“胡闹!”
郑卓信气急。
“那就是顺嘴那么一说,你也信?不是那什么老大都说了,这事不靠谱?”
苏暖却坚持:“也许是真的呢?你看,我在此地也呆了一段时日了,也见了他们盗出来的那些东西,说实在的,这里还真是有几件老东西。说不定,真有什么宝藏也说不定。如果真有了,我们不就解决了银子的问题?反正又不耽搁。你走你的,我弄完的,我去找老大他们。”
苏暖眨着眼睛。
郑卓信见她说不通,回头看看营帐,忽然一咬牙:“行,这样,我们去把那伙子人找来,问一问不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