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跑道上_作者:飞天酥鱼(383)

2018-01-11 飞天酥鱼

可是杰特尔今年已经32岁、凯罗尔的最好成绩也有两年没动过了。
连创下统治百米跑道23年的世界纪录的乔伊娜,现在也被她甩在身后了。
现在在陈焕之的眼前,除了未来的她自己,再也没有其他人。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她才更想要不断地提高、成为更好、更好的自己。
在年初打破了世界纪录后,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可是放出狂言要做“百米跑道上的布勃卡”的陈焕之,参加了那么多比赛,却仍然没能打破她自己的纪录。
粉丝们、媒体们、体育专家们分析文章写了能有百多篇,什么“这样的成绩一生能有一次就已经足够了”、什么“当时风速+2.0m/s,在以后的比赛中很难有这样正好的天时”、什么“正如博尔特的9秒58将成绝响,陈焕之的10秒44也将成为人类田径史上难以超越的丰碑——并不是现在或以后的他们不够好,而是23岁的博尔特和22岁的陈焕之太好了”。
可是陈焕之知道,当她站在跑道上的时候她能看到前面的自己,23岁、24岁那个更快的自己。
所以她现在就要让尽最大的努力,让那个自己出现。
出现在这个、她此前从未征服过的,世锦赛的赛场上。
第171章
8月29日晚8点45分,陈焕之站在了跑道上,在世锦赛正式开幕的前几天,大邱体育场开放后的第一次适应性听枪训练上,陈焕之就发现跟欧美比赛中遇到的绝大部分发令员相比,这个发令员所习惯的节奏要更慢一点。
虽然田径比赛规则从来没有明确规定过发令员喊完“预备/set”后到鸣枪中间的时长,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等到所有运动员都保持身体稳定后才能鸣枪,但是到了世锦赛决赛这个水平,所有参赛选手都是千锤百炼、几百场、几千场比赛跑下来的,他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身体姿态调整到最稳定的状态。
所以这个“预备”到鸣枪的时长就更多是由发令员的习惯所决定了。
以音乐节奏来举例,如果说陈焕之所习惯的节奏是“预备”后三拍鸣枪的话,那在赛前的三次听枪中,这个发令员都是在三拍半的时间鸣枪的。
差距其实很细微,但是放到以0.01秒为单位考量的百米比赛中,这差距就特别明显了。
明显得就像是此时的百米跑道,一排八个人中,七个黑得发亮,只有陈焕之黄色的皮肤在体育场强烈的灯光下晕出柔和的色彩。
刘鑫源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之前热身的时候就跟她说,“这次比赛这个发令员本身节奏就有点慢,你起跑的时候压一压,别怕比别人慢,昨天博尔特那个事儿一出,今天其他人心里都哆嗦,肯定也都奔着反应时间0.18就去了,你就算反应个0.2秒,这场比赛也输不出去。”
陈焕之当时点点头没出声,但这不代表她同意刘鑫源的策略,只不过她那时候还没决定好而已。
但是现在她决定好了。
其实今天不是个预备破纪录的好机会。
昨天博尔特抢跑罚下事件发生后,不管她们这些今天跑女子100米的选手紧张,发令员肯定也紧张,这场比赛他未必还会延续之前习惯的节奏。更别说现在场上还有点微弱的逆风。
“不对,”看台上的刘鑫源说,随着主持人介绍到她,大屏幕上打出陈焕之向观众们挥手的近镜头,一张脸被放到好几米大,所有表情一览无遗,“小陈情绪不太对。”
今天这场比赛太重要了,作为领队的罗主任也坐在了看台上,他和没有比赛的选手们一起坐在第二排,在陈焕之挥手的那一刻,场内的噪音太大了,他光听到刘鑫源突然冒出来一句“不对”,后面的没听到,可光这样也够让他揪心了。
“怎么不对?”罗主任不顾自己的肚腩硌在了椅背上,探身问最前面的刘鑫源,“怎么了?”
刘鑫源连忙安抚领导,“没事儿没事儿。”
这个答案太敷衍了,不过这会儿已经介绍到了第八道的选手,比赛几十秒内就会开始,罗主任也没办法,只好坐回座位,心不在焉地给第八道的选手鼓了几下掌,然后随着裁判的示意跟其他人一起放下手,开始保持安静,但他整个人却仿佛被吊了起来。
在半个小时前的男子110米栏决赛上,被寄予厚望的刘飞却遭遇了恶意打手,虽然经过申诉对方的金牌取消了,可是这本来在计划中的一块金牌也眼睁睁地变成了银牌。
要是这女子100米——中国队最大的门面和招牌——再出点什么差错,罗主任想想回国后将要面临的上级的诘问、媒体的质疑就觉得脑仁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