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有巧女_作者:少地瓜(494)

  那青玉镇纸本就沉重,且砸到十二皇子的还是尖角,这会儿他大半张脸都被糊满了血,且还再顺着下巴往下滴,十分可怖。

  他出生至今,何曾受过这般苦楚?便是之前圣人有再大的火,对着他也发不出来了,只替了跟下来的黄门一脚,质问太医为何还不来,又叫他不许说话。

  事情闹到这般田地,绝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便是那些暗中联合好了要趁此机会一举扳倒三皇子的大臣们也是面面相觑,各自在心中扼腕长叹。

  可惜啊,可惜!

  失此良机,以后再想遇到这样的机会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消息传开之后,不光后宫震动,整个开封城都议论纷纷。

  有人说三皇子果然是被人陷害了,有人说十二皇子当真兄弟情深,还有人说那几位皇子竟自始至终都无动于衷,当真是天家无亲情……

  经此一事,十二皇子在圣人心中的印象越发好了。

  圣人不光一日三遍的叫太医汇报情况,又赏了他和生母许多药材、珍玩,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偏好。

  本来在圣人心中,十二皇子就被定义为那种不如几个兄长会算计的孩子,便是有些小聪明也无伤大雅。

  这一次的事情本来是他挤掉三皇子,自己上位的最佳时机,可他却偏偏不顾自己,反而舍命为十二皇子求情,这份赤子心性,怎不叫人动容?

  莫说皇太子、二皇子等冷眼旁观,恨不得三皇子就此完蛋的儿子们,就连打从一开始就出手替三皇子抱打不平的七皇子,也犹嫌太过头脑简单,不分主次了些。

  当然,七皇子也是个好的,至少遇见事情还能先将兄弟情谊放在前头,知道维护兄长,倒是叫人刮目相看。

  可反观其他的、尤其是身为兄长的皇太子和二皇子,分明还没弄清事情原委,不过是听了些风言风语就按耐不住,怎不叫他寒心!

  要说震动最大的,却还是三皇子本人。

  老实说,他料定会有人借机对付自己,可却没想到十二皇子竟真能这般豁的出去!

  当然,经过上一回的事情之后,三皇子自然是不信十二皇子这么做是全心全意为了自己,可既然能替自己解围,倒也不错。

  九公主也道:“无利不起早,若非此事对他有好处,他又哪里肯这般下死力气!”

  要说原来,十二皇子在圣人心中位子虽重,可也不过是老父亲疼爱聪慧漂亮的小儿子那般,从未委以重任。而经过这回的事情之后,恐怕圣人的看法也会随之转变:

  一个人连天下至尊的宝座带来的诱惑都能抵挡得住,那么必然值得托付一二!

  不过几日,十二皇子脑袋上裹的纱布还没拆,伤口还没好,只在宫中养伤,圣人却既没将他的差事还给三皇子,也没给了旁人,反而叫他好生将养,又升了他的生母萧嫔为萧妃。并明确表示是为了奖励她善于教养儿子,十二皇子忠勇正直、重情重义,颇有他当年的风采……

  与这个消息相比,后面一日三皇子被解禁的事儿也不算事儿了。

  所有人都开始迷糊,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原本当年立皇贵妃之子为皇太子也就罢了,哪成想几年后就开始顺理成章的抬举皇后之子三皇子,然后又是肃贵妃的二皇子。

  结果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没能维持几年,竟又跳出来一个七皇子!

  这还算,今儿他老人家竟又亲自抬举了一个十二皇子!

  谁都知道萧妃本是皇后阵营的,十二皇子也是跟着三皇子走的,可那是当年,如今她已身居妃位,十二皇子也已长大成人,开始正式独立办差,便也有了许多可能……

  所以眼下的关键就是:十二皇子到底要自立门户,还是继续支持三皇子?

  第九十七章 【宝宝】

  不管皇位之争再如何惨烈, 所幸牧清寒出征在外, 杜瑕有孕在身不便出门, 何厉依旧请病在家,杜文也以照顾妻子的由头推了一切应酬……

  他们这般情况, 就是外人也不便来访, 这两家便如铁板一块, 当真叫人无计可施。

  到了十一月底, 那一众皇子为了刷最后的名声和印象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时,肖易生终于回京述职,且有极大的可能留任。

  本来各地回京述职的官员应当在十月到十一月上旬就陆续抵达的, 怎奈一则肖易生任职所在地路远难行,二则中途竟遇上大雪封山,纷纷扬扬日夜不停下了十日有余,包括他在内的数名官员一口气被堵了半月之久, 最后还是临时征调当地民夫连夜开挖, 这才勉强辟出一条仅容两人并行的细小通道来。就因为这个, 马车也不能过, 只好都舍弃了,人力背负行李, 然后去附近的镇子上就地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