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唐女医_作者:珠灯(230)

2018-01-08 珠灯

  唐侍郎的生与死,关乎秦王对自己地位的权衡。

  章锦婳不知秦王心事,只是就事论事而答:“有救!”

  “多久能清醒?”

  “七日之内,若无其他意外,唐大人就可以如常与人交谈。”

  “还能再早一点吗?”

  “殿下,欲速则不达。”

  “此话怎讲?”

  “唐大人年事已高,饥渴过久,身体发肤极其虚弱,气血若有若无,操之过急的话,只怕就过了。”

  “章小娘子,刚才你给唐侍郎医治,双手并未接触到唐大人的肌肤,请问你又是如何辨症如何下药?”

  “殿下,民女自小就学养生术,对肉眼看不见的气,也能看到几分。”

  “哦?如何看?”

  “殿下,天有天气,地有地气,水有水气,人有人气。人之气,出乎心。心气足,身体就爽朗,万事不足惧。”

  “那你又是如何看气的?”

  “看气,有好多方法,可以开天眼看,可以通神看,还可以根据气色来辨认。”

  秦王抬眼看了一眼李淳风,果不其然,李淳风竖起耳朵,听得比周子瑜还认真。

  第161章 新生活

  马车不紧不慢的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

  周子瑜握着章锦婳的手,心事重重。

  刚刚在秦王书房里的一番对话,秦王是借着问病来问政,章锦婳的回答又刚好契合了秦王所思。

  众人只看到了秦王的惜才之心,敢于打破世人固步自封的用人之举。

  只有周子瑜,隐隐感觉到不妙。

  秦王与太子之争,表面上看兄友弟恭一团和气,实际上是暗流汹涌,两个人无论什么都要比个高低,如此一来,会不会把章锦婳推到风口浪尖呢?

  章锦婳体力耗费太大,又没怎么吃东西,一坐上马车就开始闭目调息。

  与周子瑜同乘,她总是会感到十分安心。没多久,就歪过身子,将头倚在周子瑜的肩膀上打盹。

  一下子发生太多事,章锦婳阖上眼睛,根本就睡不着。

  唐侍郎的病,必须要天天上门看一回。

  唐夫人的寒症,也逐渐好转,在院子里走一圈的时间越来越短。

  算起来,这两个人的康复时间,竟然差不多。

  章锦婳噗嗤一笑,睁开眼睛坐直身子:“瑜兄,要是唐侍郎也可以搬到杏林苑就好了。”夫妻俩互为对方的精神支柱,治疗起来其实效果会更好。

  “锦儿,现在只有辛苦你每天道秦王府上来一趟了。”

  “不辛苦,治病救人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

  “为了不引起其他人怀疑,让竹青竹风每天陪你去太医署,然后我在太医署那里带你走旁边的小巷过去天策府。”

  “如果杏林馆没有什么事,那我干脆就在太医署找个博士学一下针灸好了。”

  “你还找人学?我看他们等着你听讲。”

  “我很多东西都不会。”

  “你会的东西,别人学都学不会啊!”

  在秦王的书房里,周子瑜就已经看出章锦婳的紧张了,知道她只要在人群中,又会习惯性的自我否定,于是就不断地通过对话来安抚她的情绪。

  章锦婳呼出一口气:“瑜兄,要是没有你,我肯定什么也不敢答应。”

  周子瑜轻轻捏一捏章锦婳的肩头:“嗯,有我在,锦儿什么也不要怕。”

  “瑜兄,国子助教,要做些什么事呢?”

  “若是在国子监呢,国子助教是要协助博士教生授徒的。秦王在府里的时候,时常会召国子学助教来与他讲授四书五经。至于你嘛,我看殿下是想向你请教《素问》和《灵枢》。”

  按照周子瑜的分析,秦王分明就是想让章锦婳做私人太医。皇上有尚药局,太子有药藏局,秦王不能再设医药局,就巧立名目设置一名医科的国子助教。真是一箭三雕啊!

  国子助教的职位,让章锦婳有了紧迫感。

  回到杏林馆,章锦婳就开始着手整理医书,将《素问》和《灵枢》找出来,开始逐页写注解。

  平时倒背如流的医书典籍,全都摊开在书桌上。

  周子瑜看着心疼:“锦儿,慢慢来,殿下不过是随口一说,又不是明天一过去就会找你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