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默默念了一遍秋香背诵出的那两句诗,然后说道:“这诗的格律很怪异,似不是中原之人所作。秋香姑娘说的那位情僧,法号是什么?”
“他叫仓央嘉措……”
秋香话一出口,忽然想起来,仓央嘉措是清朝人,他的那些诗句,也是后人用现代诗的风格,从藏文版本翻译过来的。这会儿,她跟唐伯虎谈仓央嘉措的诗,不是对牛弹琴嘛。
“差点被你带沟里去了。”秋香立刻转变话题,“我这会儿没工夫跟唐大公子讨论佛家与风月的关系,我只是要你写一首含佛意的诗,或者是词,而不是让你跟那位情僧学,写什么‘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样的,又有情又有佛的诗。”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也是那位叫仓央……仓央什么的情僧的诗句?”唐伯虎一下来了兴趣。
秋香恼了:“你还有完没完了?我都说了,不是让你写仓央嘉措那样的诗!你要写的,只要有佛意就行了。”
唐伯虎似乎陷入了沉思,对秋香的话置若罔闻。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叹气道:“不负如来不负卿,唉,世间安得两全法呀。这位仓央嘉措大师,即使修佛,想来也一世苦恼。”
秋香一下愣住了。她呆呆的盯着唐伯虎,半天无语。
“秋香姑娘,怎么了?我脸上有脏东西吗?”唐伯虎发觉了秋香的异状,一边摸着脸,一边问秋香。
“哦,没有。”秋香终于回过神来。只是,她的眼神依然很怪异。
“唐公子,方才……‘世间安得两全法’这句诗,是你自己想出的,还是……你以前听别人所作?”秋香又问唐伯虎。
她为什么有此一问?只因为,仓央嘉措的原诗,那两句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而有关仓央嘉措的诗,正是秋香未穿越前,跟安华谈恋爱时,安华经常背诵给她听的。
唐伯虎刚才说的句子,与原诗只差了一个字。秋香又想起之前遇上的那个道士吟出的诗句,便怀疑唐伯虎与安华之间,有某种神秘的联系了。
唐伯虎被秋香一问,很随意的回答道:“唐某方才脑海中,忽然就蹦出了这么一句话。倒不是别人所作。”
“真的是忽然蹦出来的?”秋香又问,
唐伯虎点点头:“大概,这就是妙手偶得吧。怎么,这句诗有什么不妥吗?”
“哦,没有!”秋香有些心慌意乱了。她抬头望向秦淮河,小声背诵起来:“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莫非,这就是那位情僧的全诗?”唐伯虎一听秋香背诗,眼神立刻变得铮亮。
“嗯,是的。”秋香微微点了点头,又用探究的眼神,盯向了唐伯虎。
“奇了,唐某居然吟出了跟那位情僧相同的诗句。”唐伯虎大感惊奇,“莫非,唐某与那位情僧心有灵犀?”
“咯咯,跟一个和尚心有灵犀,你可真敢想。”秋香被唐伯虎逗乐了。随即,她就玩味的对唐伯虎又说道:“既然你跟佛门弟子心有灵犀,那定然能写出我想要的诗词了。”
唐伯虎为难的一笑,说道:“唐某尽力而为吧。”
☆、第64章 兰芷若的开导
王裁缝的手艺真不是盖的。仅仅一天时间,萃芳阁订做的衣服样品就完工了。
傍晚时分,王裁缝的妻子就将衣服送到了秋香手中。
因为这件衣服是按照兰芷若的身材做的,衣服一送到,兰芷若就拉着秋香上了二楼,回房间试衣服。
无论在哪个时代,女人对于新衣服,总是热切的。
三下五除二,兰芷若就换上了新衣服。
“妹妹,如何呀?”兰芷若张着双臂,在秋香面前转了圈,一脸兴奋的笑容。
秋香仔细打量起来。
与后世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穿的衣服相比,兰芷若此刻穿的这件衣服,颜色失了明艳之感,做衣服的面料也不够挺括。尤其是那些原本该露的地方,让王裁缝加了一层素色薄纱,这就与秋香想象中的样子大为不同了。
不过,也正因为这些不同,让这件衣服有了另一种气质,古典韵味更浓了。
“嗯,还是挺不错的。姐姐穿上后,一下变成仙女了。”秋香忍不住打趣兰芷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