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李捕头点了点头,直接问道:“董掌柜,你收的假银子呢?”
董掌柜连忙回到柜台,将那枚假银取出,双手呈送给了李捕头。
李捕头接过银子,翻来覆去的端详了一阵,又用牙咬了咬那枚假银子,便一脸好奇的问董掌柜:“你是怎么辨认出这枚银子是假的?我怎么看不出来。”
董掌柜一指秋香:“多亏这位姑娘出主意,我才辨别出了这枚假银。”
李捕头望向秋香,诧异道:“你一个小姑娘,竟然有辨别假银子的办法?”
秋香一笑:“有些事情,只要你肯琢磨,就能找到好的办法。”
秋香原本还以为李捕头会继续问她是用什么办法辨别假银子的,谁知那位李捕头竟然只是点了点头,便直接又问董掌柜:“花这枚假银子的人呢?”
不待董掌柜指认,那个被称作“老四”的人就主动说道:“这假银子是我的,我也不知道它是假的啊!”
李捕头冷冷一笑:“到底你知道还是不知道这银子是假的,还是跟我回亭里再说吧。恰好,咱们县上的吴典史,今日刚好来棋匣镇收缴秋税,你有什么话,还是跟吴典史说吧。”
“你们……不会冤枉我就是造假银子的人吧?”老四发怵道。
李捕头脸一板:“大胆!休得胡说八道,我们官府之人,怎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冤枉好人?你若真不是造假者,官府自然不会难为你的。”
老四的一个表哥也小声劝老四:“不用害怕,官府不会冤枉你的。”
老四一跺脚:“好,我跟你们走!”
李捕头点点头,又望向秋香:“这位姑娘,麻烦你也跟我们去一趟公亭,把辨别假银子的方法,好好跟我们说道说道。”
秋香一怔:“我也要接受调查?”
李捕头一笑:“不是接受调查,而是教教我们辨别假银子的方法。你是不知道啊,这假银子太难辨别了。我们只能将银子熔开后,才能知道有没掺假。要是有更简单的办法辨别,那无论是对官府还是对百姓来说,都是一桩幸事啊!”
☆、第143章 智擒造假贼(中)
秋香一听李捕头要求她同到公亭,顿时犹豫不决了。她下意识的望向唐伯虎。
正好,唐伯虎也正望向秋香,一见秋香犹豫,唐伯虎立刻站起来,说道:“这位捕头,在下与这位姑娘乃是同伴,请允许我跟随这位姑娘一起去公亭。”
李捕头看了看唐伯虎,又望向秋香。秋香朝李捕头点了点头,李捕头便对唐伯虎说道:“那你就一同随我们去公亭吧。”
唐伯虎连忙对朱宸濠告罪一声,随即走向柜台。
李捕头带着那个被称为“老四”的人,以及他的两个表哥、秋香、唐伯虎离开了同福客栈,往公亭而去。
所谓公亭,乃是乡镇一级的公事自治机构。明朝的行政机构,朝廷设的衙门只到县级,乡镇往下,便由民间推举的乡绅名望之人协助朝廷治理。这公亭也只是民间的叫法,并非朝廷设立的衙门。
公亭这个叫法,来源于申明亭。因为乡镇以下属于民间自治,每个乡镇,或者是比较大的村子,都会设立一座申明亭,亭前立有公示牌,用以张贴官府的告示。这申明亭,也是民间处理纠纷的地方,相当于后世的乡镇法庭和派出所的联合办公场所。
久而久之,这申明亭便被民间称呼为公亭了。不过,公亭也并一定全是亭子,有些比较大的乡镇,因为公事较多,便筹措钱款,将公亭盖成了房子。棋匣镇的公亭就是如此。
因为棋匣镇近段时间市面上经常出现假银子,棋匣镇所隶属的县衙,便派了三个差役,常驻棋匣镇公亭,以便随时处理假银引起的纠纷,同时也便于查访假银的来源。李捕头便是这三个差役的领头之人。
不过,李捕头并非真正的捕头,他只是一名老捕快,棋匣镇的人出于对他的敬畏,才称呼他为捕头。
镇公亭离同福客栈并不远,没走多久便到了。
这镇公亭乃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只有一排房子。
走入正堂,但见迎门最里面,正中摆了一张公案,公案下首,两侧雁翅排开两排座椅,公堂正中有很大的空间。这陈设,显然是模仿了县衙公堂。
公案后面,端坐着一名身穿官袍的官员。这位官员三十来岁的样子,一脸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