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太师道:“你们先不着急启程,暂时先留下来等候消息。免得到了北京后,如果会试推迟,你们便去留两难了。朝廷如果做出对会试的安排,最多十日,消息必然会传至金陵。即使今年的会试如期举行,你们再启程北上也还来得及。”
听华太师如此说,唐伯虎和祝枝山只好打消了今日启程的安排。
☆、第398章 朝廷的应对(上)
时间又过了四天,第一个前往北京传报宁王爷举兵叛乱消息的信使,终于到了北京。朝廷也终于得知了这个消息。
其实,就在这名信使抵达北京之前的两个时辰以前,朝廷就已经接到消息,说是南昌地境出现了诡异的情况。这是南昌周边府县的一位官员,在朱宸濠还未正式誓师起兵之前,出于谨慎心理派出的信使。
内阁首辅大学士李东阳得知就这一情况后,稍加琢磨就判断出,宁王可能会有不臣之心了。于是,他又立刻把这一消息告知了皇帝朱宸濠。
但朱宸濠却有些不以为然,说宁王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会叛乱的。南昌之所以出现突然戒严的情况,兴许是南昌的地方官府在缉拿某个大盗呢。
李东阳苦口婆心的劝说朱厚照,让他不要掉以轻心,谷大用、张永等人也附和李东阳的意见。可朱厚照还是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李东阳无奈,只好先回内阁,继续等候消息。他推断,若果真是宁王叛乱的话,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确认了。
果然如李东阳所料,仅仅过了两个时辰,就有江西某州府的信使抵达,送来了宁王叛乱的消息。
李东阳赶紧再次觐见朱厚照。这下,让朱厚照大吃一惊,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陛下,这封奏章乃是八百里加急送至的,若宁王没有叛乱,地方官员岂敢胡乱上奏?”李东阳大声警示朱厚照。
“或许,是地方百姓以讹传讹,地方官员惊慌之下,没有确认消息就上奏了呢?”朱厚照还是不相信宁王已经叛乱。
“皇上……”
李东阳刚刚再次开口,可就在这时,大殿外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急促的说道:“启禀皇上,内阁大学士焦方接到江西急报,要见皇上。”
焦方是两个月以前补缺的内阁大学士。之前与李东阳搭档的刘健和谢迁,都已告老还乡,朱厚照便把焦方增补进了内阁。
李东阳一听那小太监的话,不等朱厚照说话,就说道:“皇上,定然又是江西地方官上奏宁王叛乱之事的奏章。”
“快宣焦方进殿!”朱厚照急忙说道。
转眼之间,焦方就顶着一额头的汗珠进了殿。“皇上,宁王举兵叛乱了!”
事情太紧急,焦方居然连给朱厚照行礼都忘了。
这会儿,朱厚照也顾不上计较这些了。如果说,第一封奏报还让朱厚照存在侥幸心理的话,那这第二封奏报的到来,无疑将朱厚照心中那一丝侥幸击得粉碎了。
“皇上,老臣提议,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应对之策。”李东阳立刻说道。
“臣附议!”焦方也当即表态。
“准奏!”朱厚照这时也只能从善如流了。
……
大半个时辰过后,文武官员全都进了宫。而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几封奏报抵达,这些奏报全都说了一件事,宁王起兵叛乱。但奏报的内容也略有不同,那就是宁王已经占领的地盘。前几封奏报还说宁王已然控制了南昌全境,到了后面来的那几封奏报,便说叛军已占领临近南昌的某县城、某府城。
叛军自然不可能会在短短的大半个时辰内就多占领这么多地方。而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传送消息的信使赶路的速度也有快有慢,这才导致朝廷仅仅是在大半个时辰之内接到的奏报,对于叛军已占领的地方出现了差异。
朝廷官员得知宁王举兵叛乱的消息,全都大吃一惊,他们立刻接头接耳的小声议论起来。
“众卿安静!”朱厚照一声怒吼,那些官员都不敢议论了。朱厚照又道:“朕召你们进宫,可不是听你们乱哄哄的议论的,而是要让你们商量出一个应对之策!”
朱厚照的话刚说完,就有一个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臣认为应立即调集大军平乱。”
朱厚照说道:“调军平乱是一定的,但具体该怎么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