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东阳的话,刚刚兴奋起来的那些官吏们,也都冷静了下来。是啊,如今的形势只是对朝廷有利了一些而已,战事到底会如何发展,仍为未知之数啊。
焦方沉思了一下,说道:“李大人,焦某以为,是到了朝廷派出援兵的时候了。”
李东阳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朝廷派出援兵,与王守仁内外夹击,叛军必败!”
说完,李东阳就对焦方又道:“焦大人,你我这便去见皇上,向皇上通报金陵的情况,顺便请皇上派兵支援王守仁吧。”
“好,李大人请!”
“焦大人请!”
内阁本就设在皇宫之内,没一会儿的工夫,李东阳就和焦方来到了朱厚照平时处理朝政的大殿。
可是,令他们二人感到意外的是,朱厚照并没在大殿中。只有刘瑾和马永成二人在。
“刘公公,皇上呢?”李东阳直接问刘瑾。同时,他心里也生出了不祥的预感。今日这情况,与去年朱厚照私自出宫南下之时是何等相似啊!所不同的,也只是多了马永成和焦方两人。
“二位大人有何事启奏皇上?”刘瑾没有回答李东阳的问题,反而问起了李东阳。
李东阳刚想继续询问朱厚照的下落,可焦方却低眉顺眼的朝着刘瑾一拱手,抢在李东阳发问之前说话了:“二位公公,内阁刚接到金陵战报,决战在即,下官和李大人想让皇上派往金陵援兵,以助王守仁平叛。”
李东阳很看不惯焦方在刘瑾面前的这副下作模样。你明明身为内阁辅臣,百官之首,却对刘瑾这个宦官如此低眉顺眼,成何体统啊!
可这种话,李东阳也只能憋在心里罢了。
刘瑾听了焦方的话,微微一笑道:“二位阁老不必挂心此事了,皇上已然向金陵派出了援兵?”
“什么?皇上已然派出援兵?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内阁这边怎么丝毫没有得到消息啊?”李东阳惊疑的问道。派兵可不是小事,不是单凭皇上一道圣旨就能安排下去的。再说了,皇上的圣旨,也要经过内阁发出去才行啊。
刘瑾没有回答李东阳的话,反而一下站直身躯,高声喊道:“李东阳、焦方接旨!”
一听刘瑾这一声喊,李东阳刚进入大殿时那种不祥的预感更加强烈了。但此时也不容他多想了。他立刻与焦方跪地接旨。
“敕曰: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前线战事焦灼,朕忧心忡忡。为早日平定宁王反叛,朕钦命北京人士朱寿为平叛大将军,带领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兵马,即日南下,驰援金陵平叛。届时,金陵一切平叛军马,皆归平叛大将军节制。着内阁辅臣李东阳、焦方,司礼太监、东厂提督刘瑾三人,共同监理国事。钦此!”
刘瑾宣读出了圣旨。从圣旨的题头和行文来看,这是一道中旨,也就是皇帝直接下的旨意,并非经过内阁发出的正式诏命。
刘瑾的圣旨念完了,焦方立刻口呼“万岁”。可李东阳却跪在原地,一言不发。
“李大人,为何不接旨意啊?”刘瑾冷着脸问李东阳。
“臣有诸事不明,尚不敢立即接旨。”李东阳说道。
“李大人有何不明之事,杂家便代陛下闻听好了。”刘瑾说道。
李东阳道:“敢问,皇上新封的这位平叛大将军朱寿,究竟为何人?臣为何从未听过此人名姓?”
“李大人不必知道朱寿是何人?皇上既然下了旨,你只管遵照旨意执行便是。”
刘瑾草草应付了一句,见李东阳还没反应,便冷冷一笑说道:“怎么,李大人是要抗旨不尊?”
“臣不敢,臣接旨,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东阳无奈,只好恭声答道。
待接过圣旨,平身之后,李东阳便又问刘瑾:“刘公公,朱寿究竟是何人?皇上调动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南下平叛,为何又如此草率,想来,朝中官员如今也尚无他人知晓此事吧?”
刚才李东阳发问,碍于刘瑾传旨者的身份,不便追根究底。这会儿,他已然接下了圣旨,那再询问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死追着刘瑾不放了。
焦方也纳闷道:“是啊刘公公,大军调动可不是小事,为何皇上的旨意如此草率呢?”
刘瑾呵呵一笑,看向李东阳:“李大人,即便杂家不回答你的问题,想必,你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