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应了一声便又转身小跑着去了。
“用剪刀把外面那层油剪了,扔掉。”
丹意用了近一刻钟才把油剪完。李晓庭递了一把稻草给他:“来,把手擦擦。”
丹意愣了愣,才接过来,真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来稻草是拿来擦手的……
“用筷子……算了,用剪刀把它剪开吧。”李晓庭想到用筷子把猪肠翻过来,万一丹意不会用,还要自己动手,可就有点可怕了。这样一想,李晓庭便觉得丹意真是劳苦功高,于是略带讨好的对丹意笑道:“丹意真是辛苦了,等下这猪肠丹意多吃一些!”
正在剪猪肠的丹意顿了一顿,看着自己手上这软趴趴油腻腻的还带着腥臭味儿的一坨,身子忍不住抖了一抖,一脸苦像的对李晓庭说:“晓庭姐,还是不要了吧!”
李晓庭见他这个样子,又看了一眼那剪开的猪肠嘻嘻笑了起来:“那丹意等下不用吃了。”
丹意忙感激的道谢:“谢谢晓庭姐,晓庭姐最好了。”
接下来,李晓庭让丹意把猪肠与盆子放河里洗了洗,然后放了回盆里。李晓庭放了些面和盐在猪肠上,对丹意说:“又揉又搓又抓,直到抓出黏液。就差不多了。”
丹意一一照做,李晓庭便时不时加点面加点盐进去。直到丹枫将那一大桶掏米水,一走一停的提到他们面前,李晓庭才叫停。
李晓庭看着那个大木桶,和几乎满桶的乳白色淘米水,有些哭笑不得,刚才丹枫不愿搬砖,她还觉得这孩子不实在,如今看来,怕是有点儿太实在了。
在李晓庭的指挥下,抓揉好的猪肠用淘米水洗了七。八遍,又放到河里洗了一会儿,才又放回已经洗干净的桶里。
三人拿着东西回到小菊家,李晓庭才说:“你们闻闻,可还有骚臭味儿。”
丹枫与丹意便使劲的闻了起来,丹意还靠近桶边闻,闻了一会儿,惊喜的道:“果然没有了。就是还有点腥味儿。”
李晓庭一摆手:“那个没关系,接下来就要看你们晓庭姐一展好口了!”
“嗯?”
“我来说,丹意来做,怎么样!”
丹意呵呵笑起来,说起来,两人一向都是这样配合的,晓庭姐虽不会做饭,但说起来还是一套一套蛮能唬人的,自己按她说的做,总能做出意想不到的美味来。
李晓庭这边众人做美食停不下来,被李晓庭骗回家的马王氏也忙得停不了脚。
她一路小跑着回了家,听到自己的媳妇在西屋里嚎个不停,院子外围了一堆小孩儿,院子里有几个妇人正忙进忙出,果真是媳妇发动了。
村长夫人领着接生婆急急的往马家赶,迎面正看到马王氏才从外面回来,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这死婆子,定是又去小菊家了。
村长夫人本来打算去工地上帮忙做饭的,谁知道还没出门,便小菊的爷拦住,求自己去帮请接生婆。而小菊的爷则要去找大夫。村长夫人随口一问:“你家婆娘呢?”小菊爷显见一听有人问自家婆娘,便怒气冲天:“管她个死老太婆死去哪里了……”,话说到一半,突然想起这是村长家,便压了压怒气,陪笑道:“麻烦老妹儿走一趟,我也去找大夫去了。”说完,就急急的往村外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
☆、上梁1
顺安皇朝二十二年十月十六,大吉,百无禁忌,宜上梁!
人多力量大,不过二十天时间,李晓庭的房子已近大成,正正赶上风水先生给的第一个上梁吉日。
这日,天蒙蒙亮时,做饭食的棚子里已是人声笑语不断,棚子里的村妇们需一锅一锅的蒸着白面馒头,还需煮白粥与排骨汤。忙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直至卯时末,工地上也挤满了人时才得歇上一歇。
村长夫人指挥着几个壮劳力搬了桌椅板凳,在棚子后边组了个长阵。有几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带了白棉布口罩,坐在长阵的凳子上开始她们今日的任务。
两个小姑娘用剪刀裁油纸和红纸,其余六个小姑娘就负责包已经放凉了的发面馒头。先用四四方方的油纸包上一层,然后将剪成长条的红纸在包好的馒头腰中缠上一圈,这才用红棉线将棉头横三道竖三道的缠起系紧。
王婶起了最后一锅馒头,与春芽的娘一起抬了大竹萝往桌阵边走。村长夫人忙小跑着过来接一程,待三个妇人将箩筐小心的放到桌上后,都喘了一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