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的穿越日常_作者:一只花开(38)

2018-01-08 一只花开

  就算在现代想开婚庆用品店,也是仗着自己是那里出生长大的人,虽然自己认识的人不多,自己父母认识的人多呀!且她也是没打算一直自己冲前线的。镇上有本事却因带孩子被困在家的女人多得很。到时寻个帮手,别人有个清闲轻省离家近的活干,自己也能有个工资低不用包吃住的人用。

  当然,她也不是小气的人,“马儿吃饱了才好跑”的道理,她小时便听妈妈讲过,所以,虽然她把基本工资订的低,却是把提成啊,业绩奖励啊之类的定的颇高。现在,她就是打算,把在现代时心里想好的计划实施在古代。

  因小菊在她心中地位不一样,她不想让小菊以“给我打工”,这样的形式参与进来,便想到借钱给小菊,让小菊成为老板之一。又因对这里不熟,婚庆自然是不能做了。

  之所以想到开个成衣铺子,是因为她在现代公司里便是做设计的,虽然设计的是雨衣雨具,实用第一,好看第二,若能设计出个即实用又好看,还能新奇吸人眼球的,那奖金便能叮咚叮咚的往卡里进。这设计总是相通的,再加上她平时喜欢做些简绣啊,缎带绣啊,衍纸啊之类的小手工,又喜欢对着看过的电视剧画些古装俊男美女图,再加上她来自现代,看得多,学得多,心思新颖,想来,这首席设计师她还是能做得的。

  “我呢,是这样想的,即便咱先不弄出新奇的款式,把普通的款式在细节上完美化,或稍做改动,使之与众不同,想来,不愁吸引不到一个固定的顾客群体,等稍有顾客群,便每隔一段时日推出一款新颖的款式,不求轰动一时,但求能渐成一个如欢喜堂那般,被当成传奇之事到处传说的品牌。到时,大家都以能买到我们的衣服而感到有体面,我们的铺子还怕没生意么?那还不是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小菊与二丫正在认真听李晓庭计划店铺兼畅想末来。便听着一个女声传来:“哟,小菊家可真是热闹,不介意婶子来湊个热闹吧?”

  三人顺着声音看过去,见得是王婶带着个年轻的小媳妇,一人拿了个针线筐子来串门。

  小菊赶紧迎了上去,娘在时,王婶也经常在闲时来串门,娘去了后,虽然整个村子,仍是王婶来得最多,却是来的没那般勤了,如今她不但来,还带了二树哥哥的新媳妇过来,怎能不让自己欣喜。

  李晓庭与二丫也站起来,让了两人坐。

  王婶哈哈哈哈对给她让位的二丫笑道:“看把你这孩子机灵的。啧,真是越长越俊俏了。”

  那小媳妇也轻声给李晓庭道谢。

  小菊己从屋里又搬了两把凳子过来,几人分别在长石条对面坐了下来,针线筐子放在长石条上,一边做针线一边聊起天来。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给个留言呗。

  ☆、包工头的设想

  李晓庭见王婶也在拉鞋底,便问了句:“王婶这也是在给行远鞋行做活么?”

  王婶把针往头上蹭了蹭,一边往鞋底上扎针,一边笑道:“没了,这个是给自家人拉的,我家人多,穿鞋又废,这天马上又要冷了,还得做冬衣,估计到明年春,我都拿不得活了。二树媳妇这绣活倒是给鞋行做的,不过慢慢做完这一批也得停了。她怀了身子,要给自己儿子做衣裳了。哈哈哈哈。”笑声很是欢畅。

  “娘,还不知道是不是儿子咧。”二树媳妇红着脸说道,脸上满是幸福的笑。

  王婶摆了一下手,手里的针线牵动了一下鞋底:“儿子女儿都行,这儿子也不过是个说头儿。”

  李晓庭看着她们互动,只觉得这应该便是幸福的模样了。若是王婶身上的衣服不那么旧,又打了两个补丁,就更好了。

  她又想起了那一次去镇上,在鞋行后院门囗思考的问题,便与王婶建议到:“王婶家又有牛车,又有人的,何不专门帮村里给鞋行干活的人拿货送货?一次每人收一文,既免了她们往镇上跑的劳动,又省了她们几文车费。顺便王婶也可以帮不方便上街的人买卖些东西,从中收取些辛苦费和车费。”

  王婶听李晓庭这样说,知道这姑娘是知道自家地少人多,平时家里闲人多,在帮自己找财路,心有感激,却又无奈的与李晓庭解释到:“这村上的闲婆娘倒是多,可在镇上鞋行拿活的,也就我家与小菊家了。”

  李晓庭愣了一愣,她倒是没想过还有这种情况,便不解的问道:“为什么,没事拉个鞋底挣个零花钱,又能看孩子,又不堵着嘴耽搁聊天,挺好的事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