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当家:山里汉狂宠悍妻_作者:颜小宛(183)

2018-01-07 颜小宛

  站在衙役跟前的汉子嗓门颇大,他不敢置信地问道:“官老爷,你刚刚说年纪在十五以下,然后束脩只交三两?进学堂读书就这么两个条件?我没听错吧?”

  衙役扫了眼那长相普通,但身板异常壮实的汉子,他用更大的嗓门回答:“没错,束脩比前些年减免了二两银子,学堂每日还会给学生准备午饭。如果学生在年末考核时,成绩优异者还会获得奖学金!”

  那壮实汉子瞪大他那双不大的眼睛,满脸欢喜地高呼道:“我的天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

  围观的百姓们同样兴奋不已,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

  “这么说来,那我家不成器的儿子岂不就能进学堂读书习字了?”

  “我得赶紧回去跟我家里人商量,送孩子进学堂的事情。”

  “对对对,我也得赶紧回家去!”

  ……

  在今天之前,一般人是没有机会和能力送自家孩子进学堂的。束脩一年要交五两银子,读书必备的笔墨纸砚不仅消耗得快,而且价格贵得离谱。此外,逢年过节还得给教书先生送礼物,这么算下来,孩子读一年书最少要花十两银子。

  庄户人家赚钱的门路少,进项少,集全家之力一年到头挣个七八两,那都算厉害了的。供个读书人一年最少花费十两,供出个秀才没有个七八年是不成的,一般的庄户人家又怎么供得起呢?

  学堂不仅扩大招生,还提供了这么多优渥的条件,最重要的是学堂这回不考察孩子们的水平,只要满足那两个简单的条件就能入学。

  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不甘心自己的儿子长大后继续走他们的老路,面朝黄土背朝天,忙忙碌碌一辈子。他们自然而然萌生了让儿子进学堂念书的念头,只是由于家庭条件限制,不得不认命而已。

  如今有这么好的条件,看到告示的父母们仿佛打了鸡血一样,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隐秘愿望终于得到实现的机会,他们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儿子愚笨,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他好歹也在学堂里学了一年啊,至少不会再像他们的祖辈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人群里突然冒出个不和谐的声音,穿着精致长袍的书生颇不满地喊道:“这告示怎么回事儿?学堂的门槛怎么变得这么低了?那些连自己大名都不会写的家伙,让他们进学堂吵我们读书吗?”

  那书生家境优渥,养尊处优地长大,骄傲自大。他素来瞧不上那些出身庄户人家的同窗,认为他们的存在玷污了学堂的净土。再加上他昨天考试的名次,竟不如他最瞧不上的同窗!他看到成绩排行时,气个半死。

  心烦意乱的他领着书童出来逛街,哪想到竟然让他听到这种消息!

  他一想到以后有更多来自乡下的土包子要同他一起在学堂里读书,他的肺气得快要爆炸了!

  那些蠢笨如猪的土包子,他们就该一辈子在土地里刨食!

  ☆、第134章 奇怪的人

  衙役循声望去,发现是个身着长衫的富家子,眼神对上那傲慢无礼的书生时,他下意识地握紧了他手中的长刀。

  衙役目光凉凉地看向那目中无人的书生,冷笑道:“当今圣上非常重视孩童的教育,朝廷已经拨下一笔款项支持学堂的教学,故而学堂会有如此改变。你这书生如此放言,可是对圣上的旨意不满?”

  言外之意就是这可是圣人颁布的旨意,你这书生对此不满,是想死么?

  衙役这一番话说得书生涨红了脸,不是气红的,而是又惧又羞:“学生,学生不敢……”借给他一百个胆子,他都不敢说是啊。除非,他活腻歪了。

  衙役看那书生认怂,不欲将事情闹大导致影响他今日的工作,他仅仅是抬了抬下巴示意书生领着他的书童离开。

  书生心中暗恨不已,但他理亏在先不敢发作,只得领着他的书童灰溜溜地离开。

  衙役并没将那书生当回事儿,他继续向围观的百姓们传达上封的指令:“县太爷希望家中有适龄孩童以及有能力的家庭,尽最大的努力让你们的孩子进学堂读书。”

  挤在人群里看了全程的颜小婉,鼻间发出一道不屑的哼声,她宝石般的眼珠子转了转,凑到林来福耳边说了几句。

  林来福迟疑了一小会儿,闭着眼突地扬声高呼:“圣人英明!皇恩浩荡,恩泽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