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妈妈去了,好半天才兴冲冲回来,简单收拾一下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她们先在镇上做大客车,颠簸了半个多小时在路边下了车。从路边的小道下去,要翻过一座山梁才能到三道沟屯。幸好没走多远就碰到赶马车的村里人,顾妈妈还挺熟悉,按辈分得叫一声三叔。
三叔让她们娘三上了车,这下可省了不少力气。
“你爹一大早就逮小鸡,说你和幺妹肯定能回来。”三叔看着顾妈妈长大,对她们家的事情知道的挺多,“这回你可没少带东西回来啊!咋的,福来挣大钱了?看看这排骨,半扇啊!啧啧,这酒得五块钱一瓶,过年的时候我姑爷买过。”
“挣什么大钱,他不在村上干了,我们在镇上出夜市。”顾妈妈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
“做买卖了?好啊,比上班挣那点死工资强,有活泛钱。”
一路说说笑笑,颠簸了十多分钟进了村子。
顾妈妈本姓李,是家中的长姐,下面有个兄弟和一个妹妹,都已经成家生子。兄弟家里两个男孩,妹妹家里一个小子。最大的今年九岁,最小的六岁,顾盼姐妹一来,几个孩子就玩在一起,分外的热闹。
到了家门口,顾妈妈带着孩子们下车。
“谢谢三爷爷。”顾盼礼貌地说着。
三叔笑呵呵的回着:“这孩子真懂事,难怪她姥姥总是念叨呢。”
顾盼是姥姥带大的,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姥姥正在门口张望,一眼就看见自己的大外孙女,笑得合不拢嘴。
“盼盼和培培来了!”她得了脑血栓,虽然治疗的挺及时,可还是落下了轻微的后遗症。她的左腿不太好使,走路的时候不停使唤。
看见自己娘费力的走过来,顾妈妈赶忙过去扶住,“娘,你在屋子里等就行,出来干什么?幺妹给你买的拐棍怎么不用?”
“娘知道大姐今天来,一大早就起来了。她都出来进去好几趟了,刚才还念叨呢。幺妹给买的拐棍总共没看见娘用几次,凡是贵得东西她都舍不得使。幺妹打听医生了,说咱娘这个病必须得多走动,这样比吃药管用!”
说话的人是顾妈妈的兄弟媳妇,大圆脸大身板子,一看身体就结实是干活的好手。她嗓门大,性子爽快,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结婚十年一直跟婆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还没因为什么事情拌过嘴。
顾妈妈心里非常感激兄弟媳妇,自个兄弟常年不在家,这个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她里里外外操持。
“辉子有信吗?”李辉在外地的煤窑上班,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回来几天。平常有事就往村部打电话,偶尔写信回来。
“前几天刚来了一封信,说今年煤窑活多,能比往年多挣点。”提到这个,李辉媳妇王梅不禁面带喜气。
她接过大姑姐手里的口袋,又招呼两个孩子进屋。一大一小两个小子从屋子里跑出来,他们蹦跳着围着顾盼姐妹俩转圈。
“大姐,二妹,我又有几个新玻璃球,你们快点来看看。”
“红色那个是我的!”弟弟听见哥哥的话赶忙抢着说。
第十四章 话家常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吃着顾妈妈带来的瓜子、糖球,李家几口人在炕上坐着。
“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李大娘看见自己闺女大包小包带回来不少,赶忙皱着眉头说着。她知道闺女家的日子过得艰难,今年为了给自己治病,女婿预支了十个月的工资,到现在一分都没往家里拿过。闺女一个月挣二十多块钱,两个孩子张着嘴巴等着,哪里都得钱啊!
“小梅,这是给你买的花布衫,你试试。”顾妈妈笑着喊,王梅打外地进来。
她看见顾妈妈手里的白底碎花小短袖布衫眼睛都亮了,搓搓手笑着说:“大姐,我有衣服穿。你手头也不宽裕,买这个做什么,还是退回去吧。”
喜欢是喜欢,可一想到大姑姐给婆婆看病出了不少钱,她怎么还好意思让人家破费?
“买都买回来了,还退什么?再说了,谁卖出去还给你退!”顾妈妈非得让她试试,“你跟咱娘都有份,这件是娘的。你们就放心留下,我们现在在镇上出夜市,多少能挣点钱。”
“还有我的?这么多岁数还穿什么新衣服?你跟福来去出夜市,这是咋回事?”李大娘听见闺女的话赶忙追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