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一定会惊喜!”长风的眉眼带了一丝喜色。
这反应倒让他吃惊,二叔是什么人物,几张手稿竟然能让二叔惊喜?
“这两封信怎么卖?”长风拿着手稿不撒手,看样子是非常的中意。
刘峰见状不由得一怔,没想到自己觉得一毛不值的东西竟然真有人问价。看架势,似乎这东西还不一般!
“老板,这两封信难道不卖?”长风看见刘峰发直不说话,眉头微蹙又问了一句。
有些时候东西稀罕,摊主摆着招揽人气,到了真有人询价的时候反倒不喊价。
“既然摆着自然要卖。”旁边的顾盼开口说着,“只是这价钱不固定,要看买得人是不是懂行!”
长风顺着声音瞧过来,这才发现旁边还站着两个十三四的半大孩子。一看穿着打扮就能看出不是城里孩子,说话带着一股子外地口音。听这话里的意思,难不成手稿是这丫头的?
“我要是能说清楚这信的来历,你就白送不成?”长风觉得顾盼有点意思。
“白送?小少爷看我这一身穿戴像不缺钱的大小姐吗?”顾盼笑着,“清楚这信来历的人肯定知道它的价值,应该不会给个白菜价吧?这样的价钱,其实是对这信的贬低,更是买家对自己判断不自信的表现。”
“哪里冒出来的野丫头?”旁边的少年上下打量着顾盼,一副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这位小少爷,潘家园虽然是个市场,却有很多口耳相传祖辈遵守的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不问交易双方的身份,不问东西的来路。而且正如少爷所言,我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山村野丫头,哪里来得并不重要。”
“两位少爷,这信有什么名堂?”刘峰听见几个人对话,又看见长风攥着信不松手,非常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顾盼也盯着长风瞧,想要听听他究竟对这信了解多少。
“这两封信是康有为和张勋在商量恢复帝制。因为此事关系重大,害怕走漏风声,所以在信中二人均不称呼对方名字,也不落款。
康有为在书法上力倡北碑,其书自成一格。康体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的特有的粗茁、浑重和厚实效果在他书作中有很好的体现,迥然异于赵之谦的顿方挫折、节奏流动,也不同于何绍基的单一圆劲而少见枯笔,这是他的别开生面处。
至于线条张扬带出结构的动荡,否定四平八稳的创作,也是清代碑学的总体特征表现。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饶有汉人古意。
这一封就是康有为亲笔所书!
另一封书信上面的内容明显跟这一封相连,根据近史记载,必是张勋手笔。他是一员武将,字体中越发多了一股剑拔弩张的味道。”
顾盼忍不住拍手称赞,她是仗着有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灵魂,才在这个世界里频频捡漏。没想到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少年,竟然有这样的见识和眼力。
刘峰听了瞠目结舌,不由得伸头想要细看那两封信。旁边更有围观的群众聚拢过来,每次潘家园出了好货,都少不了看热闹的人。
长风把书信攥得更紧,生怕一撒手就会被旁人得了去。
“这书信我要了!”他斩钉截铁的说着,“我已经说出了它们的来历,姑娘开个价吧。”
第三十四章 财去人平安
听见长风询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顾盼身上。
张立峰一句话都没敢说,光是看着就觉得血往上涌,心扑通扑通得跳得厉害。
看样子这几张破纸挺值钱,不知道大姐准备卖多少钱。少了怕亏,多了怕给人要跑,还真是不好拿捏这个尺寸。
却见顾盼微微一笑,朝着长风伸出一只手来,“这是底价,我自然是越多越好,全凭少爷赏。”
五十,五百,五千?张立峰使劲眨巴眨巴眼睛,大姐不会是要五万吧!
“康有为和张勋的秘密通信,你要五万块还真是不黑心。我肯定会让姑娘满意!”长风听了价钱,更加势在必得,“姑娘是要支票还是现金?”
还真是有钱人家的二世祖,五万块钱在人家嘴里吐出来,就跟说街边一条流浪狗那么轻飘飘。张立峰听得手心冒汗,直咽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