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青葱岁月_作者:灼融(596)

2018-01-08 灼融

  信息时代来临之前,大家在物质上的充足只是数量上的,等到信息时代以后,大家在物质上的充足就是质量上的了,八十年代跟就是年代差的可能只是每天的一只奶油雪糕,九十年代跟零零后,差的可能就是一部智能手机了。

  时代在发展,代沟是很正常的时代产物,共同话题是人们在一直寻找的东西。

  ……

  雨过天晴,等到街上的泥地都变硬了,王铭跟刘明沣的假期游也结束了。

  带着一身的尘土气,刘明沣跟王铭背着比去时大了不少的背包回来了。

  除了衣服跟日常生活用品,剩下的都是给他们带的礼物,这是他们走前,刘明宣特别要求的,不能同去,但最起码要有同往的觉悟,这样的觉悟靠什么来实现,精神那就太虚无缥缈了,她把它归咎成了实质——归游后带来的礼物。

  有吃的,有喝的,有穿的,有用的,基本上是人手一件。

  礼物可以先不说,出去一趟,两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最明显的,刘明沣很诡异的变白了,而且脸上的青春痘也消失不见了,王铭的变化比较小,就是看着胖了一点。头发长了一点,共同点就是,两个人看着都朝气蓬勃。

  刘明沣一边吃饭一边喊累,说那面的东西不合胃口,菜都是甜口的,晚上不吃别的,竟然就只喝汤。

  这让纯肉食动物的刘明沣相当不能理解,大晚上的,灌一肚子水,晚上睡觉不会饿醒吗?

  刘明宣吃着青团觉得给刘明沣报错学校了,按他的成绩,去上海的大学也可以的,让上海那温润水乡好好养养刘明沣这一身粗狂的气质。

  青团不知道是放久了还是味道就是这样,她觉得入口的感觉有点怪怪的,黏的有点过头了,又尝了条头糕,这个感觉还不错,点点头,又吃了一块。

  跟着旅行社走,去的大都是人走遍的景点,好玩是好玩,就是人有点多,加上是暑假,刘明沣说团里超过一半的人都是高三毕业生。

  把好玩的都说了一遍,勾起了他们的向往,刘明沣又从包里掏了个塑料盒出来,里面是满满的一盒——鹌鹑蛋。

  刘爷爷拿着盒子笑了,“怎么拿了盒鹌鹑蛋回来,咱们这多的是,门口小卖部里就煮着不少。”

  刘明沣暗笑刘爷爷不识货,打开盖子,说:“人家这鹌鹑蛋不是煮的,是拿盐裹了,放到火炉里烤的。”是特色菜的来着,他连着吃了两天都没吃够,回来的时候还特意跑去打包了两份。

  刘爷爷一听做法这么特别,顿时来了兴致,从自己孙子手里抢过来,剥了一颗尝尝,一边吃一边点头,“嗯,滋味是挺足。”

  大家都跟着尝,吃完都点头,说这鹌鹑蛋味道足,其实刘明宣倒是觉得一般,没什么特色,就是烤的时候拿盐裹了,吃起来咸一点,也干一点,比起煮过黏黏腻腻的样子,这样的确实提分不少。

  又聊了一会儿,刘爷爷跟刘奶奶已经开始打哈欠了。

  刘妈妈给刘明沣他们报的这团特色就是来回机票,但想想也知道,旅行社不会给他们买中午的票,都是晚上的红眼航班,回来买的就是晚上十一点的票,到家已经快一点了,又跟着一起吃饭,分礼物,分夜宵,不知不觉就过了夜里两点。

  雨后的夜空繁星满天,皎洁的圆月高高的挂在当中,月光洒满了院子。

  刘明沣跟王铭精神头很足,刚才还喊累,现在勾肩搭背的站在院子里,对着屋檐下家里添的新成员指指点点,就这样还不够,又跑去厢房里把睡的打呼的八戒给戳醒了,起床气很大的八戒毫不犹豫的对着他们的耳朵嚎一嗓子。

  还想接着招猫逗狗,被刘爸爸一脚一个踢回了自己屋。

  刘明沣躺在床上,看着熟悉的墙角立柜,眼睛眨眨,舒服的把头挤进枕头里……到家了……

  ……

  夏末秋初的天气爽朗的让人喜爱,前几天的闷热一扫而光,林木枝叶依旧青葱,但空气中已经多了些凉意,秋风阵阵,果木飘香。

  在熟透的麦香中,她升入了高三。

  29号报道,31号正式开学。

  她背着行李往外走的时候,刘明沣还在一边跟着帮忙,大学开学晚,他们还能在家呆一周。

  其实报道之后就算是正式开学了,高中没有到校点个名打扫一下卫生就回家的习惯,刚放下行李,班主任就跑过来通知她说下午考文综,让她一会儿回班的时候通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