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青葱岁月_作者:灼融(635)

2018-01-08 灼融

  就一问还十五分,问题问的很没有边际,材料就短短的一两行,主要就是靠联想,有时候还会给字数限制,要求写个200字。

  方时雨一看到这种题就愁的脑袋疼,觉得出这题的人都不是正常人。

  刘明宣倒是觉得还好,反正都是踩点得分,卷子的空也够大,只要沾点边的就往上写呗,就是累点,号的时间长点,没别的缺点。

  但这样干过两次之后,刘明宣就傻眼了,方法是对的,但时间好像不太够用,文综题型差不多是固定的,选择题三十道左右,其他都是简答题,时间本来就够紧,再稍微磨蹭一下,百分百答不完题,她别的都忘了,高考文综卷子加了一道综合大题这还是能记得住的。

  怎么算着时间都不够,刘明宣没办法,只能跟着班主任听他讲这题的答题技巧。

  但让人很无语的是,听完班主任讲完,她更迷糊了,基本的脉络一点都没抓住,就感觉班主任是在拿着参考答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随便砸,砸中那个算哪个,套用句时髦点的就是——那都是缘分,有的自圆其说都很牵强。

  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跳到这个知识点了,下了课,她还跑去班主任办公室问了一下。

  班主任很耐心的给她讲了半天,好像是把点拿线给串起来了,但怎么看都像是强串,说断就断。

  看看参考答案,再看看材料,感觉差着十万八千里。

  班主任说的口干舌燥,但她还是一头圈圈。

  “从玉米看到工业革命?”刘明宣觉得自己脑容量都不够了。

  “社会形态的变化,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变,工业发达的前提是什么,是农业发达,只有人们吃饱肚子了,大家才有时间有精力去深入研究技术,玉米是高产农作物,普及之后,人们的温饱解决了,社会形态也就跟着转变了。”班主任点着卷子又给她讲了一遍。

  刘明宣看班主任一副要急晕的样子,赶紧不懂装懂的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实在不行就回去翻历史书,不用背,就看,使劲看。”把时代串起来,看问题的角度多了,想到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多了。

  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刘明宣每天抽十分钟开始看历史书,不光是课文内容还有课下备注。

  主要就是记时间,然后根据时间来反推发生的重大事件,时间太多,事件太杂,但孰能生巧,中午跟江源吃饭,她都会先下意识的嘟囔一遍年代歌。

  一开始还没有什么感觉,顶多是注意到了以前没注意到的小故事,现在看起来还挺有意思。

  不知不觉就看了半个月,然后再遇到小论文题,她脑子里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材料里的线索把事件一个个揪出来放到了她的眼前。

  时间地点人物,就跟大学里写剧本一样,把框架一搭建,慢慢的往里面填充内容,再加上材料分析,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十五分的题,她拿到了十四分。

  等到卷子发下来,方时雨眼睛都红了,羡慕嫉妒恨啊!她才得了四分,人家的零头。

  看看两张卷子的鲜明的差距,方时雨一点没犹豫,拿着卷子过来拜师了。

  “就看历史书?”方时雨一脸你是不是在逗我?不是说历史书不重要,但看历史书能把小论文看出高分,这是不是就有点不科学了。

  不过方时雨也不觉得刘明宣会骗自己,隐约也记得班主任好像提过,她当时觉得这法子傻的太假就没执行,现在看看好像还挺靠谱?

  半信半疑,方时雨也开始看历史书了。

  ……

  没几天,语文竞赛决赛时间也定了,就在下周二,可能是考试考多了,听到消息,一点感觉都没有,想激动紧张一下都没能成功。

  还就是那么按部就班的往下走,顶多是晚上回了宿舍看两眼以前攒的字词积累。

  抱着笔记本,刘明宣余光看见张筱筱脸色臭臭的从宿舍的小阳台进来,心情差的连小门都没关。

  秋风顺着门沿打着旋钻进来,吹过一床,划过二床,直扑方时雨的面门。

  方时雨反应神速,捏着鼻子直接来了个喷嚏,左手探着去床头摸卫生纸,右手高举着一袋热热的花生牛奶。

  嘴里抱怨:“谁啊,大冬天的不关门。”不知道冷吗?说完就站起来跑去把阳台的小门踢上,扭头被刘明宣,“刚才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