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下面条吧!
刘明宣把刘奶奶从灶前挤开,自己撸了袖子上手,也不想做什么菜了,就直接来个最简单的爆锅面条。
葱切碎,往锅里一扔,刘明宣跑出去找面条。
一边翻着找面条,一边想,这帮忙的步骤好像少了一步管饭。
正想着呢,外面就有人拍门,刘明宣又跑去开门。
结果一开门就看见刘明松妈妈端着一帘饺子站在门口,喘着粗气,“差点忘了,赶紧的,回去下着吃,我去给她们送。”把帘子往她手里一推,人就跑远了。
刘明宣站了一会儿,把饺子端回去,锅里的葱也没扔,直接倒热水,然后倒饺子。
饺子比面条好吃,刘明宣下着饺子,心里还挺开心。
吃完饺子她都没缓缓,什么健康不健康的,累的直接洗漱跑去睡觉,她不知道的是,刘奶奶跟刘妈妈在她睡着的时候又来了个二刷。
结婚热闹高兴的同时也意味着忙碌,活是忙不完的,刘明松妈妈赶人只是时间晚了,看大家忙活不好意思,也是给那些来帮忙,但关系又不太近的人台阶下。
他们家跟刘明松家算是村里亲族里最近的,刘妈妈跟刘奶奶愿意也必须要去接着帮忙。
至于忙到什么时候,早饭做好,她们是被刘明宣喊回来吃的。
刘奶奶累的在炕上眯了一会儿,就被喊起来换新衣服去照相。
刘明宣倒是早早跑过去凑热闹了,刘妈妈还捞到了一个很吃香的活,散糖,这是最受孩子们追捧的工作岗位了,小时候要是碰到认识的人散糖,那是一件从前天晚上就要开始乐的事。
因为你可以让她多偏你几块。
就为了这几块糖,孩子们可以高兴好长时间。
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明宣也是沉浸其中的一员。
但今天刘妈妈这工作进行的有点不顺利。
按照习俗,这散糖的人选一般都是新郎的女性长辈,换个说法就是村里比较泼辣的中年妇女,泼辣这点刘妈妈是符合了。
刘妈妈……我泼辣?
刘明宣左右扭头:没啊,没人说话。
但可能刘妈妈平常不在村里长待,这个特性就被大家了解的不太彻底,孩子们一看这面善的漂亮阿姨,直接乐开了花,等到刘妈妈端着糖出来,还没撒两把,孩子们就一拥而上,把刘妈妈给抢了……
装糖的盘子都被抢走了。
第三百三十章 “生”不“生”?
刘妈妈穿着一身时髦的呢绒大衣,站在原地有点懵,说好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呢。
刘明宣本来还想参与一下抢糖活动,重温一下儿时的旧梦,小时候太寸,一直都没碰到过熟人散糖,心里还想这下运气来了,亲妈散糖,这不得特别抓一把塞她兜里啊,结果……她还没挤过去,糖就没了……
没等刘明宣遗憾,就被人拉着去照相,说起来还挺时髦,他们这特别流行拍结婚录像,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她知道的,从刘妈妈她们那会儿,婚礼就流行摄像和照相了,刘妈妈她们结婚时的录像带现在还在家里放着呢,就是版本太老得用放录机,vcd放不了。
这会儿院子里就有一摄影师举着一个像是毛绒狗的长条在一边跟着,后头还有人扛着一录像机。
摆好供桌,新人穿着一身西式礼服,对着桌子上的一对大红龙凤烛行礼,说起来是一挺诡异的组合,但看着却挺顺眼,最起码刘明宣看着挺顺眼。
从小到大,她看过的婚礼都是这样的。审美早被拽过来了。
小时候围观婚礼关注的的重点就是大众流,新娘好不好看啊?礼服好不好看啊?新娘的发型好不好看啊?
反正关注点都在新娘好不好看上,现在站在院子里,看着被众人围着的新娘,刘明宣只是觉得压力山大。
周围围着一群年龄段从三岁到八十不等的乡亲,关键是你还都不认识,正在进行的还是自己一生中最喜庆的仪式,怎么办?只能一脸尬笑。
但这还远远不是结束,因为拜完天地还要闹洞房,闹完洞房……还是先说闹洞房吧!
他们这民风淳朴,没有什么太恶搞新郎新娘的习俗,就是闹,就是玩,而且主力军也不是新郎新娘的损友,是村里的女性长辈。
说起来在婚礼上,中年妇女的身影简直无处不在,时刻站在风口浪尖,存在感占全屏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