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衍却不太看好,尤其是最近每一次见到皇帝,都觉得他身上的精气神在减少。
“陛下英明,若是他……朝中又要乱上一阵子。”
私心里,顾清衍是不希望皇帝这么早死的,毕竟两人政治理念高度重合,相比起太上皇和未来不知道性格的新帝,当今是了不得的圣明。
两人对视一眼,心底都有一些担心。
不过随后一段时间,皇帝又不再提起此事,顾清衍见他精神尚好,还能处理朝政事务,原本提着的人也微微放下。
哪知道一切来得那么突然。
冬日最冷的一天,京城刚下过一场大雪,厚厚的白雪覆盖整座皇城,即使年味也冲不破这股冷寂。
顾清衍整个人都懒洋洋的不想动弹。
这几日衙门封印,难得清闲,寿国公府又只有他们这几个主子,裴玄也乐得多歇一会儿。
平时想赖床都不行,有这样的好时候两人靠在一起,低声说着私房话。
屋子里暖融融的,顾清衍提起年节的安排来,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安排的,寿国公府是整个大周关系最简单的国公府,人情来往少的可怜。
唯一值得说一说的还是顾望晴那边,顾清衍怕妹妹受委屈,每年都会送上厚礼。
裴玄平时最不耐烦这些事情,这会儿倒是耐心,时不时还给他提一两个意见,很是到点子上。
甚至还提议:“正好库房里东西都快满了,让管家收拾收拾,用不上的就送回梅岭,那边人多,每家分一些就能用完,也不浪费。”
顾清衍听了直摇头:“别的倒也罢了,有些锦缎太贵重,送回去他们也用不上。”
真的送回去了,那就是给梅岭的亲朋好友添乱了。
“那就置办他们用得上的,一句话吩咐的事儿。”
说着说着,他手就慢慢往下滑,语气变得暧昧起来:“清衍有时间考虑这个,不如多想想你家夫君。”
顾清衍无奈,正要说什么却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第154章 人心易变
“大过年的, 朕这身体不争气,怕是要搅得大伙儿都过不好了。”
皇帝躺在龙床上,气色相比起平时反倒是红润不少, 却让人看了越发胆战心惊, 忍不住冒出回光返照四个大字。
平日里威严日重,已经变成合格的君王, 再也不见当初太子时风度翩翩的人, 此刻又露出几分当年的模样来。
裴玄拧紧眉头:“陛下这话岂不是让微臣惶恐, 您是一国之君,大小事皆是国事。”
皇帝笑了一声,却剧烈咳嗽起来, 脸上浮现灼红。
许久, 在皇后的轻拍下皇帝才缓缓平息:“陛下, 您还是先歇一会儿, 有事不如明日再说?”
皇后温言软语的劝说道。
皇帝摇了摇头:“朕怕来不及。”
“阿玄, 清衍,你们是朕最信任的人,等朕死后, 可能扶持太子, 匡扶江山,让列祖列宗付出无数代价得来的大周江山, 再延绵万年?”
顾清衍与裴玄对视一眼,都觉得心中凝重。
皇帝却执着问道:“能不能?”
他意识到什么, 目光从裴玄身上挪到了顾清衍身上。
在他的注视下,顾清衍慢慢弯腰行礼:“谨遵圣令,臣万死无悔。”
“微臣亦然。”裴玄冷声道。
皇帝连说了三生好,又看向太子:“太子, 往后朕不在了,你要听从寿国公与顾爱卿的教诲。”
“是,儿臣遵命。”太子含泪回答。
皇帝这才松了口气,点头道:“将人都喊进来吧。”
除了顾清衍裴玄两人之外,皇帝一口气又点了三位辅政大臣,要求他们向太子效忠,继续为大周发光发热。
无论心底怎么想,此时此刻文武百官脸上都是悲痛,纷纷答应下来,并且赌咒发誓一定会继续效忠太子。
皇帝依稀看到他们脸上悲痛欲绝的神情,却已经分不清真假。
他也无力再去分清,能为太子做到的事情,皇帝都已经竭尽所能做到,剩下的,只能全看天命。
最后,皇帝握住皇后的手,低声说道:“我们少年夫妻,这些年来相互扶持,朕走之后最舍不得你,皇后,你可愿意前往清零园,为朕祈福?”
皇后脸色一变。
她很快意识到皇帝这是不放心她,怕她会在宫中垂帘听政干涉前朝。
清零园位处皇陵附近,虽是皇家园林,却是极为偏远的地方,远不是在后宫当太后逍遥自在。
皇后心底自然是不愿意的,可皇帝开了口,她如今只能答应。
“臣妾愿意,能为陛下祈福是臣妾的福分。”皇后迅速谢恩。
即使为了太子,她也不能不答应,毕竟大周开国后,甚至还有皇帝让后妃陪葬的。
太子显然也意识到什么,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皇帝用力握紧她的手:“皇后,别怪朕,朕都是为你着想。”
皇后什么都好,但是耳根子太软,是个没主意的人,偏偏心底还记挂着娘家。
若是不这样做,皇帝担心自己一走,皇后会在娘家人的花言巧语中做错事情,引得大周朝堂乱象,与其如此,倒不如他来做了这个恶人。
皇帝微微闭上眼睛。
临死之前,他已经机关算尽。
皇帝驾崩,新年的喜气彻底退下,家家户户换上了白帆,这场葬礼一直持续到年尾才算是结束。
新帝登基,太后前往皇庄,朝堂有所变更,一切都发生在这个月中。
等意识到自己成了辅政大臣,肩挑大周,即使是顾清衍也依旧觉得这幅重担十分压人。
裴玄察觉他心底的意思,叹气道:“陛下走的太急,对朝堂不放心。”
“太子已经年满十岁,距离亲政也没几年了。”
顾清衍笑着说了一句,又道:“我们该考虑的是十年之后如何全身而退。”
幼帝登基,注定会导致朝堂不稳,即使小太子摆出沉稳的架势来,但瘦小的身躯坐在龙椅上,显得格格不入。
他还年幼,远不如皇帝心机城府,更压不住满朝文武的小心思。
尤其是刚刚过世的太上皇一口气点了五个辅政大臣,出去顾清衍与裴玄之外,另外三人皆是历经三朝的元老级人物。
这般的人精,权力欲望也分外强盛。
在新帝登基后,他们便不动声色的开始活动起来,无非是想加大自己的分量,最好让小皇子只相信自己,到时候便能权倾朝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即使上蹿下跳,用尽手段,新帝依旧对他们淡淡。
反倒是对裴玄顾清衍分外信重,甚至在太上皇出殡后,登基为帝第一件事就册封寿国公裴玄为寿亲王,并且口称皇叔。
顾清衍更是加封一品太师,陪伴左右。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帝分外依赖裴玄两人,将他们视作长辈。
而太上皇去世之前,将手中兵权交给了裴玄,如今他手握重兵。
顾清衍又是文臣之首,两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竟是让这次皇权更迭平稳过度,并没有发生太大波折。
眼看着裴玄顾清衍占尽好处,自己明明是辅政大臣却成了镶边,压根插不上手。
三位辅政大臣心怀不满,却又不敢跟裴玄对着干,毕竟这位可是会当朝杀人的猛人。
一段时间后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不停在新帝耳边说两人坏话。
“寿亲王与顾大人乃是夫妻,又一文一武把持朝廷,他们若是有不臣之心如何是好?”
“就算现在没有,长此以往,难免生出异心来。”
“人心易变,陛下不得不防啊。”
新帝听了,每次只是点头:“朕知道了。”
却又不给任何一句准话,那模样与太上皇有六七分相似,看得人心惊肉跳。
三位辅政大臣心底嘀咕,不知道新帝是年纪太小,真心依赖寿亲王,还是听不懂他们暗示的话。
他们哪里知道,人一走,新帝就挂下脸,使劲揉了揉脸颊叹息:“父皇,都被你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