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皇帝改造指南(239)

2025-07-15 评论

  直指使者愣了一愣,不解其意,但还是老实答话:

  “当然。”

  “那没事了。”

  “那没事了。”穆祺道:“还欠着火候呢?”

  刘先生略微有些不服了:“怎么就欠火候了?”

  又是高炉,又是烟囱,他看这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哪里就欠火候了?欠的什么火候?

  “工业选址,有把钢厂选在居民区的么?高炉要吞入矿石,吐出铁器,所以选址要么在矿山附近靠近原料,要么在便于运输的港口,哪里有选在市集中央,人烟富盛之处的呢?”

  选在人烟富盛之处,那是既没有原料,也不方便运输,喷吐出的烟雾无遮无拦,当头就可以往居民区猛灌,当地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躬逢其盛,开门就能品享二氧化硫的滋味;其余的安排有利有弊,还要利益相关方彼此撕扯;但这个安排就非常之超乎意外了,因为正常人想来想去,都实在是想不出来它的好处会是在哪里!

  ……喔不对,虽然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操作确实没有好处,但为什么不展开来想一想呢?直指使者下去巡访,也不可能处处都查到看到;要是不把辛苦搭建的高炉放在一眼就能望见的城市正中,他们这一番向上进步的热望,又怎么能传递到圣上御驾之前呢?

  刘先生默然了。

  数日后,天子再次召见直指使者,详细核对他们的报告;最终以“渎职不力”、“谄媚逢迎”的罪过,免除了江南数地的太守,下廷尉处置;同时严谴使者,指责他们巡视时敷衍了事,上下勾结,流于形势——使者是天子私人,问罪时甚至都用不着走廷尉审问的流程,直接拖出去一人六十大棍,打完之后扔到长陵去给高皇帝看坟。

  今日天上人,明日土里草;敢让皇帝丢面子,那还有得好?

  总之,一顿板子下去立竿见影,使者们魂飞魄散、创巨痛深,多年积习,一朝即改。从此之后,派遣出去的使者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工作方式摇身一变,变为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下去后直奔基层,调查完后马上跑路,绝不要给当地主官任何见面请托的机会。

  ——你们不要脸了,我们还要命呢!

  这么一整顿之后,效果果然非常明显,至少第二次再派人巡视的时候,皇帝就终于拿到了真实的信息,而结果则相当之不令人愉快——胡乱投资、胡乱扩张、胡乱生产,有大量投产的炼铁厂只是在盲目效法上林苑的经验,生产出来的铁制品并不符合当地的需求,即使在严重缺铁的蛮荒区域,居然也有滞销之余,不得不依靠地方官强行摊派;但既然销路严重依赖于地方官府,那产业的扩张当然也不能不任人摆布;于是几年下来,相当多技术点不但没有完成上林苑预期的本土化,反而渐渐有了退步的嫌疑……

  如果详细总结下来,那么第一批派出去的技术人员之中,十成里估计也就只有两三成能扎下根来,开枝散叶,不需要上面太过操心。其余八成有余,往好了说是样板工程,往差了说是银样蜡枪头,主要精力都花费在敷衍皇帝的权术,而非自我进步的技术,长期效果极为可疑,恐怕将来必定会闹出笑话。

  敷衍至此,令人愤慨;皇帝断然下令,将此次巡视中表现不佳的技术人员召回长安,重新扔回上林苑中,再做培训——是的,虽然以皇帝的脾气,更喜欢的是打一顿后扔到陵墓上喂狗,而不是什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没有办法,现在手上的技术人员只有那么一点,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也不能不给这些统战价值高到爆表的新铁盘一点颜面。就算犯了错误,一时也不能喊打喊杀,还得叫他们回来多加历练,将来再派上用场。

  如此疯狂换血,吐故纳新,上上下下,为之战栗;而皇帝本人的动作,绝没有一点缓和的迹象。第四年他再次派出使者,同样是气势汹汹,直插底层,照样是穷凶极恶的搜刮了一堆样品上来。不过,相比起之前崭新亮丽的刀具利器,这一次送上来的样品却要朴素,乃至暗淡得多——几把生锈的锄头、已经瘪下去的铁盆、十几根粗细不一的铁针。

  皇帝仔细看过这些堪称寒酸的物事,没有发一句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边的方士——多日以来,御前的近臣已经摸准了脉络,知道真正强力操纵着上林苑中技术下放的并不是天子本人,而是这些来历颇为诡异的方士;所谓虽不常言,言必有中;即使平日里并不会抛头露面、指指点点,但这些人偶尔有所议论,那就是皇帝本人,也不能不表示出某种尊重。

  穆姓方士当仁不让,快步上前,蹲下身来,将几件上不得台面的铁器仔细看了一遍。他伸手敲击铁盆,仔细听一听动静,平静开口:

  “他们生产的就是这个?”

  “……是。”

  使者硬着头皮做答,心中已经是七上八下,拼命敲起了鼓——将这样简陋粗糙不堪入目的东西送到御前,严格来说甚至可以算作大不敬;要不是——要不是先前皇帝收拾人的手段实在太过酷烈,吓得他们战战兢兢,不敢有违;那不然再怎么讲,这些人也得勾连勾连,想办法敷衍个结果出来。但现在嘛……

  哎,横竖躲不过这一刀,也只有咬牙硬顶了。

  穆祺喔了一声,莞尔一笑。

  “还是很不错的嘛。”他道。

 

 

第143章 

  “总的来看, 技术发展似乎是上了一点门道了。”

  穆祺举着那根铁针,向几位甲方稍作展示——在明亮阳光之下,这些铁器的细节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略无掩饰:他高举的几根铁针上满是毛刺,疙疙瘩瘩凹凸不平, 针尖也并不锋锐, 整体还略有弯曲;看起来就是个勉强合格的半残次品。但他拈着这枚针比来比去, 俨然是兴致盎然, 别有趣味。

  “在先前试制铁器的时候, 我手把手教会他们的,都是些钢刀钢剑,铁盆铁盘, 大件的铁器。可从来没有制造过这样细小的器具。”穆祺道:“他能自己摸索出来,可见功力。”

  坐在御座上的天子抬一抬眉:“什么功力?”

  “大件的铁器和铁针完全不同。”穆祺解释道:“大件的铁器需要考虑材料的韧性和屈张强度, 要能弯能屈, 特别抗造;这往往需要降低生铁中硫和碳的含量,适当掺入一些硅……但钢针不同, 钢针不需要考虑韧性, 反而是更加硬脆一些, 才方便使用,所以硫和碳的比例应该提高一些, 而不是遵循以往的经验。”

  他停了一停, 又道:“能够突破以往旧的经验, 本来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当然,关于硫碳比例及钢材韧性的关系, 早在上林苑培训时穆祺就已经重复过无数遍了;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听一万遍经验也不如实际上手一遍。照猫画虎的按照先前演练过的流程造钢刀造钢剑是很容易的, 另开炉灶重辟天地,要调整导师们为他们设定好的既定“比例”,那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了——那意味着抛弃熟悉的领域,进入完全陌生的范畴,意味着要自己选矿,自己烧炉,自己试验,而整个试验的方向,很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别看只是一个元素比例的小小变动,真要规规矩矩的把事情办下来,那整个冶铁的思路都要大作更张。虽然更张的理论难度并不算大(毕竟上林苑里开课,能讲的知识都已经讲了一遍),但创新的压力却显然不容小觑。能够顶住压力办好事情,不仅需要相当的勇气,更需要相当的自信——至少当事人应该是已经将旧有的体系完全吃透,才敢动手改动的吧?

  “非常有创意,非常了不起。”穆祺啧啧称赞,发自内心的感到钦佩:“真正是做到了因地制宜的东西——铁针铁盆,确实是开拓了新的市场。”

  先前演示技术的时候,上林苑中试制的都是刀剑弓弩一类的武器,这一方面是为了给甲方交差(毕竟他们游说皇帝的主要思路,就是这套工业化体系可以“富国强兵”),另一边也是盯准了现有的广阔天地——大汉的士人们是很喜欢佩剑的,刀剑市场的规模实在不算小;但铁针铁盆,则无异又是另一个思路,意味着铁器市场继续下沉,由礼器武器而扩张至家务领域,所谓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三傻二疯 古穿今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爆笑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