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不语(190)

2025-07-23 评论

  “吃了两回药,已经见好了。”

  康和这才松了口气,车子都没卸,就先钻进屋去看大福了。

  范景便将板车卸下,把骡子牵进了棚里头给喂了些水和草料。

  “哪里来的鱼?”

  没一会儿,康和便去把大福抱着走了出来。

  “小爹说是让爹爹做鱼汤吃的。”

  康和笑捏了大福的小脸儿一下,道:“你个小馋鬼。”

  范景便将鱼从哪处来的说与了康和听。

  “外在还有几只甲鱼,一并做了汤罢。与大房那头送一罐去。”

  范奶这阵儿身子愈发得不好了,两房人都比往时还要更尽些孝心,素日都想着弄些滋补的与她吃用。

  康和答应下来,喊范景去灶屋帮他打下手。

  小香见着今朝康和要下厨,自去外头洗衣裳了。

  范景给灶里升起了火,大福便挨在他旁边坐着低了个脑袋剥蒜。

  “孟家把鱼塘里的鱼都给卖了去,那两口塘子往后不养鱼了?可说做何安置?”

  范景道:“我没细打听。”

  说罢,他看向康和:“你想要那池塘?”

  “去年年底上那头放水捉了鱼卖,我瞧他家鱼养得不差,虽是不如咱昔年在山里头弄的那鱼的好滋味,但已是难得的好了。”

  康和一头忙碌着杀鱼剖鱼,一头同范景闲说:“打井村离咱村子又算不得远,若是人不要了肯卖出来,咱接下也是一桩营生。”

  范景心想,他是听着点儿甚么都能往生意上盘计的,不嫌生意大小,又还肯打听肯干。

  也正是因这般性子,家里头才有了如今的日子。

  思及此,他倒是有些悔了先前在那头没有多问清楚。

  “我买鱼时那孟家舍了两只桶与我盛鱼给拉了回来,你要想得那塘子,便借着还桶去问上一问。”

  康和应了下来,迟些时候,他将甲鱼汤煨上,鱼也给腌好又备齐了配料,只待着晚些时辰大伙儿家来下锅。

  趁着这时辰上,他便驾着车子去了一趟打井村。

  待人再回来时,天见黑了。

  范景问他:“如何?”

  康和情绪不差,道:“人本是把鱼捉了,往后要把那两口塘子给亲戚管理着用来种稻子,听得我有意想接过来,肯卖与咱。”

  那孟家前去府城里虽说是过好日子,但也是多有盘计的人家,之所以没有把土地田产一并的都给卖了,便是考虑着将来若有变,也还是能回乡来。

  但人去府城,还是想多些银钱傍身,卖下两口池塘,整好有个补贴。

  一经商量,说三十贯钱卖给康和。

  康和觉贵,绕了番价,二十八贯钱。

  范景道:“你买下也预备养鱼?”

  “我心思且不在鱼上,倒是想养甲鱼、虾子、田鸡这些物。”

  康和道:“外头卖鱼的不少,不乏甚么河鱼江鱼,池塘里养的鱼价是最贱的。若塘子大,咱泛养池鱼,倒也还不差,若池小,反是不如养些稀罕的,精养。”

  范景虽觉康和盘算的有道理,养贱价池鱼,说不得还不如杀猪卖肉好挣,若养些市面上少的,倒能挣些。

  便是他们家里头养的鹌鹑,如今不少大户人家里灶上专在他家里定买。

  “你若养鱼,鱼苗尚还好寻,若养旁的那些,县里头市场上可少见。”

  范景先前在鱼市转过,倒偶时也有见着卖虾苗的,只那苗质,便是个外行瞧着都不如何,贵价买了去,想养活只怕难。

  要养甚么东西,事事且都难,但最难的无非是开头。

  往前家里为着那些牲禽便废了老大的劲儿。

  说起这个,康和便得意道:“那孟老爹倒是个厚道人。他也有心想成这笔买卖,便与我言咱县上水产寻常,鱼苗子不多好寻,好苗要上隔壁的芳县去采买。”

  “他家里头茬的鱼苗子便是从芳县买回的,那头靠江有河,河流比咱们县可多得多,故此水产上也比咱县里要丰富。”

  康和道:“明日我前去与他钱,他备好了地契,再要与咱一个芳县里可靠人的地址,那人是孟老爹的表兄弟,教咱买苗子,便去寻那人。”

  范景听罢,倒放心了些,既有门路,那事情便要好办得多。

  如此过了十月,秋收事宜忙尽,康和跟范景便预备着弄养水产的事。

  他们也是头回弄这块儿的买卖,手底下也没有合适的人差遣去芳县,索性是两人亲自前去一趟。

  收拾了些物品,取了路引,驾着一辆骡车便出门了。

  这至芳县说近不近,说远也算不得远。

  若是步行前去少不得三五日,若驾着车子,一两日也就到了,车马要再快些,一日的功夫也能赶到。

  晚秋临近冬月的天儿已是有些冷了,两人穿戴的厚实,一路顺着官道奔去芳县。

  说来,范景长到这样大,竟还是头回出县城到外乡去。

  这许多平头老百姓,生在一处上,若家乡没有遭灾遭病变,多是有人一辈子都不曾出过县城。

  一路上官道还多热闹,并不似那般十里间不见个人影的空道。

  过了秋,入冬便是年关,不少商户都在这阵儿上奔走,四处前去收买粮食的,倒卖年货的,甚至还有押镖的队伍。

  两人在驿站上歇息,给水囊续热水时,遇着个常年在外跑动的商人,多是健谈。

  他同康和还有范景说这两年县与县间的官道是愈发热闹了,天下平顺,经营生意的人户便多了起来。

  老百姓日子过得安定,手头也富裕了不少,生意要比早几年刚刚停了战事要好做许多了。

  两厢谈得还多融洽,又结伴行了一段路,作别时,那商人与了康和范景一些外乡弄得的茶叶,还有一盒茯苓。

  康和自也要回人家一些东西,只他们不是出去卖货,故此没预备下太多好物。

  如此就取了两只麻椒兔儿,外在一小方匣子的干椒子与商人。

  “干椒子?这气味好生香!”

  那商人鼻子灵,接着匣儿就嗅见了里头的麻香气,打开匣一瞧,见果真是晒干的花椒,不由又深嗅了一口,面上难掩喜欢。

  他与康和道:“我家乡不产这味香料,铺子上价卖得格外昂贵。”

  商人言他们家乡独只逢年过节才使椒做菜,却也只是家境富裕的人家方才能得尝这般滋味。

  自也有十分富贵的人户,用椒涂墙,用作驱虫避鼠使,以此彰显家中权势。

  “小兄弟与我这盒子干椒在家乡可值几贯之数,实是贵重。”

  说罢,商人便要再寻贵礼赠与康和。

  康和觉这商户倒颇为厚道,便同他言:“这是家中自产下的香料,并非外头贵价收来的,勿要客气。”

  那商户闻言,连道:“不知数目可多?若小兄弟有心经营,不妨是卖些与我,教我带着回乡去贩,咱也各得一分利。”

  康和道:“也算不得大产业,不过一亩三分地的树木。只也是精细伺候了好几年,今年方才得产些果实,当季时已销得七七八八,若要生意,如何都得明年了。”

  不想商户听此,也是愿意等,同康和要下了个地址,与他言,届时价格定不会低于他们县里的市价,明年定如约而至。

  康和自乐得多个销处,便又送了他一小壶山胡椒油。

  与那商户分别后,康和跟范景换了手赶车子。

  范景甩了甩微有些发酸的手,道:“你倒是心眼子多,舍得出手,刻意与人贵物。”

  康和笑道:“我不过见他是外乡商人,送些特产罢了。”

  范景嘴角扬了扬,揭开水囊的盖子,吃了些热水。

  康和伸了伸脖子,范景便与他也喝了两口。

  他们家的骡子跑得快,天擦黑时,车子进了芳县。

  县中灯火明亮,眼见着要比他们县里头热闹不少,原也是因着芳县位置好些,是处要塞。

  “前处有间客栈,就在那处落脚罢。”

  康和瞅了一眼范景说得那间客栈,小小的一处,门前挂着的两只灯笼都不见亮堂。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岛里天下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宠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