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不语(50)

2025-07-23 评论

  “你这丫头嘴巴跟抹了油似的,话多快。”

  陈三芳嗔怪了巧儿一句,转道:“今儿夜里又做些出来,明儿再拿去卖。今朝好几个没有买着的娘子夫郎,唤俺明儿定要与他们留咧。”

  康和听此,便放下心来。

  这时候一直没开腔的范景道:“卖了多少钱?”

  正乐呵的陈三芳听了这一问,默了默,答得含糊:“还没点咧。有的三个钱一方卖的,有得四个钱一方卖的。来的人多,一会儿问价一会儿问甚么时候摆摊子,俺都腾不出空来管得了多少钱。”

  “哎哟,说了一日的话,嘴巴干得很。俺这双脚都走得有些疼起来了。”

  说着,陈三芳就溜去了里屋。

  范景正要张口,却被康和给止住。

  康和晓得范景是想说什麽,他道:“娘昨儿夜里帮着做了那样久的蒻头豆腐,今朝外头冷,还受着寒风去叫卖,卖得的钱便教她拿着吧。”

  “冬月里农户人家的娘子夫郎,难挣两个钱,年关上,教她手头有两个余钱使也好。”

  范景看着康和,道:“做席我已经给够了钱,她有余钱。这厢你再由着她把卖东西的钱捏在手上,她也不会用在正头。”

  “你不晓得她的脾性。”

  康和不解,问范景怎么个事儿。

  范景却并不告诉他,只言往后就晓得了。

  康和倒也没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他以为是自己帮着陈氏说话,范景有些不大高兴,这才不同他多说。

  接下来的两三日里,陈氏自学会了做蒻头豆腐,便不必康和再教,也能做了来拿去卖。

  她多勤快,夜里做了,白日便拿去城里,日日如此反复,也不喊苦嫌累。

  便是落雨飘雪,她多穿两件儿衣裳,也还是要去卖蒻头豆腐。

  康和空出手来,便带着俩丫头弄根子,取粉。

  家里头的家伙什齐全,俩丫头做活儿仔细,终日里头都帮康和打下手,粉取得比山里快不少。

  没用几日,就把根子弄了一半出来。

  大块的粉饼在冬日里难晾晒干,只得生火烘烤,好在人手多,一人干样活儿,或是搭把手,都比一个人事事操持轻松许多。

  就连那榨干了粉的渣滓,也教俩丫头收拾出来堆在灶下当柴火烧。

  康和夸说俩丫头勤快能干,等卖了粉,要与她们一人买一样想要的东西。

  这日里,范景见康和的粉弄得差不多了,便唤他去城里量一量尺寸做衣裳。

  “可是去上回的婶婶家?”

  范景应了一声。

  康和见此道:“那我收拾一包干葛粉和一包干蕨粉,一会儿再留一方蒻头豆腐给婶婶拿去。”

  范景点头,又道:“他们家乡下没地,吃米吃菜都靠买,再上地里弄些瓜菜一并。”

  康和应承,两人便收拾了东西,一人背个背篓出门。

  因着两人要进城,今儿也就不肖陈氏再特地跑一趟去卖蒻头豆腐了。

  “俺都卖起常客了,你俩要去裁缝铺里也耽搁时辰,不然还是俺去卖吧。”

  陈氏不敢去范景那处说,只好单拉了康和央他。

  康和瞅着外头雪粒子簌簌的,道:“今日里落雪,娘出去受冻叫卖,我跟大景去铺儿里闲着心里怎过意得去。”

  陈氏还想求,见范景打后头出来,看了康和一眼:“还不走。”

  她又没了声儿,不敢再多说甚了。

  康和跟范景去城里前,先在地里拔了几颗泥萝卜放进麻袋里,另又砍了菘菜和冬葵,大葱小葱蒜苗芫荽这些小菜各弄了一点。

  装了一大口袋。

  “娘卖习惯了蒻头豆腐,将才还想去咧。她是个多勤快的人。”

  康和跟范景笑说了一句。

  范景道:“她有钱拿,自是乐意。”

  康和没接这话茬。

  至了县里,两人先去卖了蒻头豆腐,这快小年了,东西涨得更厉害了些。

  将才把摊子铺开,就有人上来问价:“往日里来这处卖蒻头豆腐的那个娘子可是你们的熟识?她说她姓陈,有时候还带俩丫头,大的那个话少手脚麻利,小的那个嘴巴多甜。”

  康和笑道:“那是我家里人。”

  “陈娘子咋没来?可别是着了风寒,昨日里落雨了她还有几块儿蒻头豆腐没卖完生不肯走,俺还教她将摊子挪动到俺们屋檐下去咧。”

  “多谢娘子照料,她没风寒,只今儿我跟夫郎上城里有事,便想着不教她累一趟,在家头歇息一日。”

  康和心想,陈氏多会做生意,瞧着来城里卖几日的东西,已结识了人惦记着她。

  “她没病着便好,你俩孩子多孝顺。与俺秤半方蒻头豆腐罢。”

  康和眉心微动:“半方?”

  “咋拉?今儿不兴卖半方了?前头陈娘子都肯卖的,年节上甚么都卖得贵,这蒻头豆腐以前卖三个钱,如今都四个钱了。亏得陈娘子体贴不嫌麻烦,肯两个钱卖半方。”

  康和明悟过来,笑着道:“前头能卖,现下自也能卖的。”

  “只俺没拿秤,凭手给娘子取半方如何?”

  那买东西的娘子似在犹豫,就见着康和一刀切了半方有余,明眼都能瞧出不止半斤。

  她乐呵呵道:“都是常客了,这是自然。”

  送走那妇人,康和同范景道:“娘还真是做买卖的料子。”

  范景没言。

  两人快午些时候就卖完了蒻头豆腐,还有人瞅见他们麻袋里的瓜菜问卖不卖的,教范景一句话给央走了。

  一上午,三十几斤蒻头豆腐,卖了一百多个钱。

  两人这才去了桥头慧娘子布店。

  年底了,做新衣的人不少,店里进进出出的生意多好。

  梁氏的肚子又大了许多,幸得他丈夫也回来了,帮着算账,又雇得了个能干的小娘子帮忙看店,倒是不觉累。

  “咋拿这样多的东西来!”

  梁氏见大半麻袋的新鲜瓜菜,心头感动,这阵亲友访客多,家里日日都要烧半桌子的菜,眼瞅着年底的菜价涨得凶,去迟了还不好买着新鲜的。

  也是难他们这些乡野自没有田地的,有时候便靠着村子上的亲戚送些。

  “好些时候都没见着你俩了,这阵子可好?”

  范景依旧是话少的嗯了一声。

  倒是康和,道:“前些日子都在山里,落雪了才下来,劳得婶婶挂记。”

  梁慧听康和说谈,颇有些意外道:“小康说话顺溜了。”

  康和笑道:“是好了不少。”

  梁慧多为他欢喜,同范景说俩人都是有福气的人,在一块儿这才克了病症。

  “婶婶,我跟大景来看看你,也想顺道做身衣裳穿。”

  梁慧连说好,引着两人去瞧布。

  康和问范景:“是做身红的喜服,还是做身寻常的?”

  他听说村里人家许多为着图便利,婚席上不穿喜服,就穿寻常花色的衣裳,好些的人家也做身新的,穷寒的人家穿旧的也是寻常。

  康和想着既然有这般风俗,那他们也能做两身新衣即可,不肖非做红喜服。

  喜服倒是吉庆,只也就那一日穿,往后多半得存箱笼里,卖是定然舍不得卖的,可素日里实在又不好穿。

  倘若做寻常的款式,那过了婚宴,寻常日子里也能再穿。

  范景道:“依你的意思。”

  康和嘟囔了一句:“怎甚么都依我,你就是不肯为咱俩的事花心思。”

  范景闻声儿,瞅了康和一眼:“依你还不好。”

  两人说话的声音不大,却也还是落近了梁慧的耳朵里,听得小两口这样好,她不由得掩着嘴笑。

  “不如听婶婶一言,大景既拿了两斤棉花来,那外头就做一身寻常款式的冬衣,内里再做一套红寝衣如何?”

  康和一听,觉这主意不错,里子面子都有了,两样平日里都能穿。

  “还是婶婶想得周道。”

  梁慧笑:“哪里是婶婶想的周道,你俩愁的,也是许多前来置喜服的人家愁的。咱小户人家,不如高门大户阔绰,一应的礼节都能过足,可总也有方儿教日子过得两全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岛里天下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宠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