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去城里寻别人去吧,咱们这村儿没人能给你说。”宋媒人道。
“那你与我说简单的流程,我再去寻别人问。”宋泊道。
古代成亲的流程与现代不同,繁琐复杂,每个环节都得谨慎细致。
江金熙是他的心上人,他的身份又是如此华贵,成亲这个哥儿一辈子的大事,当然得给他配上最好的,一丝错误也不能出。
简单的流程宋媒人倒会,讲个框架而已,宋泊怎么实施就不是她的事儿了。
“第一步,纳采,你且寻个有名声的媒人与你一同,携带上贺礼去哥儿家提亲。”
“贺礼是何贺礼?”
“村里提只活雁就行,你那……总得添些别物。”
“而后呢?”
“第二步,你得问名,哥儿和你的生辰八字得合得上,这才是个好姻缘。”
“第三步,纳吉,八字相合,你就能拿着信物去哥儿家,这就订了婚。”
“第四步,纳征,你要带多多的聘礼过去,在两方家族见证之下,写下婚书。”
“第五步,请期,你请人算出吉日后要询问哥儿家人此日可否,若同意便是定下了婚期。”
“最后一步,亲迎,你要去哥儿家接他入你家,在宴请宾客。”
宋媒人一下说了一长串,说得口干舌燥,“如此你可明白了?”
“大致懂了,多谢宋媒人。”宋泊从怀里拿出准备好的红包交到宋媒人手中,瞧着钱,宋媒人便乐意多说几句,“村子里办喜事多不会按着流程来,但你娶的人不同,一步也少不得,而且贺礼的档次都需要往上提,才能配得上他的身份。”
“是,我省的。”宋泊答。
“你既已是解元,身份也上去了,应当是可以的。”宋媒人说:“只可惜我不认识别的媒人,不然还能帮你介绍一下。”
“无妨,今日听过已受益良多。”宋泊从椅子上起来,身子一弯,双手抬起,给宋媒人行了一礼,“多谢。”
宋媒人忙扶着宋泊直起身,“可使不得,郎才夫貌,我乐意瞧得。”
第131章
回去以后,宋泊和宋茶栽说了这事儿,宋茶栽懂得宋媒人所知有限,便与宋泊说过两日替他上镇寻人去。
宋泊倒是心中有个人选,等回霞县时路过传福镇,他去问问林武玉这事儿,林武玉在京城内待过,又是江丞相的弟子,问他最合适不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宋泊怕自己忘了什么细节,便借着宋茶栽家中纸笔,坐在房中写着清单,刚刚有个村民来看病,江金熙在诊室那边,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来寻他。
只是怕什么来什么,宋泊刚把宋媒人说的六点写在之上,还没来得及标注细节,就听着有脚步声往他这儿来,宋茶栽和刘南民的脚步都很实,只有江金熙的脚步会轻些。
宋泊赶紧把纸折起来,江金熙进来时正瞧着他跟做了亏心事一般,把纸条塞入衣襟之中。
江金熙走进屋内坐在宋泊身边,问:“你在做什么呢?”
宋泊想也没想,直接脱口而出,“我在复习乡试的题,没准会试会有一样的。”
江金熙狐疑地盯着宋泊瞧,给宋泊盯得一滴汗从下巴落了下去,“会试比乡试高一级,会试怎么可能会出与乡试一样的题呢?”
宋泊听着,好像是这个道理……
“你是不是做什么坏事呢?”江金熙又凑近几分,靠近宋泊。
“没有,当真是在复习。”宋泊说,他想把定亲的事当做一个惊喜,自然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
“真的?”
宋泊猛的点头,“真的。”
“那且信你一回。”江金熙道。
宋泊和江金熙在近里村待了三日,九月十九日清晨,坐上阿朝驾驶的马车回霞县。
进入传福镇的镇门,宋泊提议说要去李五家看看李会书,他去买些东西,让阿朝先载江金熙去。
江金熙不解宋泊为何这样安排,不过他还是听了宋泊的话,先坐着马车去了李五家。
买东西的时间不可能太久,宋泊便速战速决。他到县府找林武玉,不巧,林武玉外出办事不在府中,宋泊只能跟杂役交代着,改日再来。
好事多磨,不过林武玉不在县府而已,小事。
宋泊买了东西交差,李会书一听宋泊得了解元,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一直说着宋叔叔厉害。
宋泊与李会书说了之后学习的作业,过了午时都没等到李五和阿篮,只好先回霞县。
除了定亲的事,宋泊还一直念着要外出的事,晚上与江金熙躺在床上正待入睡时,他便提了此事。
宋泊在县学里读书,江金熙就在医馆里看诊治病,一年以来百安馆的名声是打出去了,他却觉着累得慌,正好宋泊提了这个建议,他也觉着出去散散步、看看美景休息一番正合适,于是不假思索便回答着:“好呀,你想去哪里?”
宋泊常年泡在县学之中,不知哪儿好玩,哪儿的景好看,“去哪儿我倒未有想法,你可有想去的地儿?”
“我听路三姑说着城郊有片广阔的绿地,那儿即可以放风筝,边上还有一片湖可以坐船游湖,不如我们去那儿如何?”江金熙提道。
“好啊。”宋泊欣然答应。
隔日宋泊与江金熙去路三姑那儿拿草药的时候,跟路三姑问了那片绿地的详细情况。
霞县算是银湖州的大县,县中湖泊归官府所管,普通商户想在县里做游船生意那是想也别想。偶然间有个商户瞧着城郊有片适合做游湖生意又无人管理的湖,便约着三五同行往那儿聚集,为了引客,他们还给那片湖取了个名儿,因围着湖泊的绿地型似弯月,故而名唤林月湖。
几十年过去,林月湖因着那些商户的活跃,也有了些名声,百姓们外出游玩多会选择林月湖,一来地大可以随便乱跑,二来游湖费用也不高,百姓还能负担得起。
问清楚详细的地儿,宋泊和江金熙一合计,*打算先贴个告示出来,然后九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三日后,带着全馆的人儿一齐去林月湖放松放松。
只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宋泊和江金熙回到百安馆时,县府内的官差正坐在医馆里等着他们。
官差瞧着宋泊和江金熙回来了,先一步从位置上起来,与两人行礼,“宋解元、江公子。”
宋泊和江金熙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里看见疑问,两人转过身与官差回礼,随后宋泊问道:“你是?”
“我是县府官差,杨知县在三日后设了浮白宴,请宋解元和江公子赴宴,这是请帖。”官差从怀里将请帖拿出来,官府的请帖比寻常请帖更华贵一些,外壳用绸布,绸布还绣了花纹,用指腹摸来很有层次感。
“好的多谢。”宋泊将请帖收下,拿了些银钱送与官差,官差乐呵着走了。
既然浮白宴进来横插一脚,那去林月湖的计划只能往后搁,还好宋泊还有十日的假期,去完浮白宴还可以再去林月湖。
三日眨眼即过,宋泊和江金熙穿上正装,坐上马车前往浮白宴。
浮白宴设在县中的一个官湖边儿,周围有官兵把守着,为浮白宴保驾护航。
宋泊和江金熙从马车上下来,把邀请函交与官兵后,便入了浮白宴。因着此次宴会不仅请了文人雅士,还请了哥儿、姑娘,故而吃宴的地儿被分成两边,男子们坐在草坪上的石桌之中,哥儿和姑娘则坐在草坪边儿用帷幔挡起来的亭子中。
“杨知县。”宋泊和江金熙进到浮白宴中,一下便瞧着组局的杨知县。
“哎呀!宋解元和江公子你们来了。”杨知县满面红光,心情非常不错。
乡试红榜下来,霞县出了个解元的事儿不胫而走,隔壁县的人都来与他祝贺,这下霞县出了个大风头,他作为霞县的知县,自然也跟着沾了光,在治县生涯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升官又填了一块砖。
“介绍一下,这是银湖州的古知州,你们应当见过的。”杨知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