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131)

2025-08-28 评论

  黄老板忙笑道:“天热,吃多了荤食难受,我瞧着素菜清爽些。”

  “对对对。”

  “我也这么看,咱们平日大鱼大肉吃多了伤身,还是黄老板讲究,多吃素好。”

  几人吹捧起来,刘老板喊了店小二撤走了荤菜,又要了几盘素菜,不过素菜也是重油,烧的酱香浓郁,黄老板没什么胃口,刚饮过不少酒,但是给刘老板面子,还是多多下筷。

  说了一通买卖经。

  等黄老板上了自家马车,往回走,车里颠簸,胃是更难受了,等他到家,先是吐了一顿,妻子送了醒酒茶,黄老板喝了一口,摆摆手不用了。

  “吃腻味住了。”黄老板吐完舒坦多了。

  妻子担忧又好笑,说:“前几日,你连着吃了三日猪肉,也没见像今日这般腻味住了。”顿了顿,找到了缘由,“许是今日多饮酒吧。”

  “你提起来,我还真想汤老板的清炖狮子头。”跟饮酒多少没关系,纯粹是那桌席面不合胃口。黄老板想。

  妻子:“那我喊厨娘给你炖些肉汤?”

  “不不。”黄老板一听肉汤,就有些呕,算了不吃了,什么都不吃了。

  妻子纳闷,“真是怪了,今日你去玉满金楼,那里厨子比咱家厨娘手艺可要高超,以前你是喜欢吃的。”

  那边席面,在奉元城属意一等一,一桌子酒席下来,若是吃的精细刁钻些,得三十多两银子。

  有句老话说了,要是宴客,若是摆在玉满金楼,可谓是看重、礼遇,给足了颜面。

  黄老板靠着椅子闭目缓了缓心口的难受,慢慢吐出一口浊气,说:“……就是这样,我都没好意思提,我最近喜欢吃上猪肉了。”

  席上刘老板还说,今日吃不好,等冬日、来年开春,点上熊掌再请黄兄一顿,还请黄兄捧场再来。

  黄老板当时想说,什么鹿肉熊掌,不如汤老板暮食烧的排骨。

  这话能说吗。

  自然是不能了。

  酒肉场上的面面话,做买卖先敬衣裳后敬人,刘老板摆在玉满金楼宴客,这就是排场,他说喜欢吃猪肉,今日这几位面上笑呵呵捧他,回头背地里指定笑话他,没吃过什么好的高档的。

  想到此,黄老板叹了口气。妻子担心:“怎么了?又难受了?”

  “不是,咱家买卖还是不够大,我若是生意做得大了,赚的多了,在奉元城也算是头一号人物时,我说猪肉好吃,谁敢笑我吃贱肉?”

  妻子:……

  为了一碗猪肉,丈夫这是气性上头了?

  爱吃了在自家吃,家里人也爱吃,没人笑话的啊。

  朝食在奉元城算不得‘正经饭’,坊间百姓热热闹闹说一说最近爱吃的朝食,大家听个乐呵,就算是知道里头混了猪肉,也没人嫌。

  做的好吃就成了。

  朝食嘛。

  但要是哪家大酒楼说,我家招牌菜是猪肉系列,那就等着被同咖位的酒楼笑话吧。哈哈哈哈哈,一线大酒楼现在卖起猪肉咯,干脆摘了招牌,挂个小饭馆匾额,也别占西市最向明的好位置,随便找个什么坊,租个正街铺子门脸,还省钱……

  因为这些观念,汤老板家暮食暂时没有朝食那般流传的广,虽然买了盒饭、吃了盒饭的食客觉得好吃,但对外提起来,还是有点内敛低调,顶多说句:他家暮食也不错,挺好吃的。

  不在大庭广众详细夸赞汤五哥暮食等等菜色,怕有人听去了说句‘猪肉也当个稀罕菜’,惹人笑话,但对着亲近朋友,说起来那就不用掩饰了。

  ‘我跟你说啊,汤五哥暮食做的猪肉招牌,很好吃’。

  ‘说不上多便宜,因为滋味好,但是比西市馆子便宜’。

  ‘那走?等两日咱俩一同去吃,我也尝尝’。

  ‘可行可行’。

  真不愧是好朋友!

 

 

第57章 

  西都州四府,不管是水田还是旱田,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种,老百姓心疼田地肥力,怕耕的深了、多了,田贫瘠了,到时候种不出粮食。

  听老人说,以前日子不好过,新皇登基后,时不时减免粮税,又有船商在外得了花生、土豆种子,一下子让不少人填饱了肚子。

  这边种的是秋小麦,秋冬日耕田播种,来年初夏那会收成。收成完了,放一放田,施些肥料,不想让田闲着,又不想太耗田,种点油菜、果树、花生、土豆、豆子,各式各样都有,那些菜啊果子烂在地里,也能肥田。

  离奉元城不远,周围村子田地都种这些,不管是自己推车、挑着扁担进城卖,还是有小贩来收,都是一项进收。

  距离奉元城二十多里路的林马村。

  “今年收成不错,还是老法子,家里留上十五袋麦子,剩下的都卖了,田里种的各色豆子黄米土豆,混着吃,饿不着。”林父跟三个儿子说话。

  林大郎说:“爹,十五袋是不是太少了?家里这么多人,去年还留了二十袋呢。”

  就因为去年留了二十袋,林家一年先是紧着土豆蛋子黄米吃,到了今年四月,粮还剩下个三袋,因此林父差了小儿子林虎上城里卖了三袋陈粮。

  其实也是林家老两口,知道三儿媳娘家出了事,说是让小儿子卖粮,其实意思送一袋半袋粮,过去看看有什么能帮的没。

  钱财肯定不能给,但是让三儿媳去娘家看看还是成的。

  今年林父想好了,干脆留十五袋粮。

  “缺啥?我看你就是嘴馋,家里是饿着你了还是少你吃的了?”

  “爹,我不是这意思。”林大郎忙说。

  二郎也说:“爹,大哥不是那话,咱们一家老小十六口人,十五袋子面真缺,肚子里天天多是土豆蛋子黄米吃,娃娃个头都不长,大哥也是心疼娃娃。”

  不光是大哥家孩子,他家、三弟家都一样。

  林虎在旁也跟着俩哥哥说话,不能俩哥哥挨了爹说,他在旁屁都不放一个,回头落了好处,光让大哥顶着包了。

  “你们仨这是想跟你们老子叫板了?”林父板着一张脸。

  林虎:“爹,我们哪里敢,就是吃不够。”

  林母出来打圆场,让男人别气上头了,又看三个儿子,说:“本来不想说的,你爹是想先紧个一两年,多攒点银子,好把家分了。”

  “分家?!”

  三个儿子都愣住了。

  这爹娘好好地,咋就分家了?

  林大郎噗通一声跪他爹跟前,“爹,我刚不是故意冲您嚷嚷的,我没旁的意思,十五袋就十五袋,够吃了,不是想逼着你和娘要分家。”

  林父对着这般孝顺大儿子,反倒没了刚才的凶气。

  “跟你有啥关系。”林父说了声,让起来,又说:“家里住不下了,树大分枝,人也一样,你都说了,一院子十六口人,帽儿也到了说亲年岁……”

  帽儿是林大郎的长子,孙子辈都要成家了,成了家再过两年不得添孩子,这一院子哪能住得下,紧紧巴巴,不如早点分家利落干净。

  林父早几年就有这想法,拖到如今,家里人多事多,不如趁着孩子们还没闹红脸,分了干净,兄弟三个感情还能好些。

  “你娘都说开了,那就今年卖完粮,分了。”

  “最近粮食收拾好,你们哥仨去城里卖粮……”

  三兄弟应了声。

  当日三人就跟媳妇儿说道了一通。

  “是不是上次银子事闹的?”汤巧问男人。上个月,他爹去世,他俩回去奔丧,回来娘和五哥儿给了她十二两银子。

  因为没分家,林家规矩是三房有私收都得交一半上去,像是大嫂带着孩子编东西,卖钱,回来就得上交一半。二嫂带着孩子养鸭攒蛋,也得上交钱。

  汤巧和林虎回去一路,两脸彼此看看,都不知道要不要把这笔钱跟爹娘说了。

  俩人纠结一路,最后汤巧说:要不,说了吧。

  她怕到时候他们一家花钱,大房二房看见了,心里犯嘀咕,意思他们哪里来的钱,回头觉得爹娘偏心就不好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路归途 生子文 穿越时空 美食文 市井生活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