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新的呢,快去买,要排队的。”
“啥啥啥?啥东西?他家有出新品了?”
“出了出了,冷吃兔,这个吃食就得凉着好吃,特别入味油浸浸的,明明是夏日没什么胃口,买一包吃着胃口给开了。”
“诶?我昨日去没瞧见啊。”
“你肯定去晚了。”食客信誓旦旦说。
三大酒楼掌柜耳朵都竖起来了,又派了小二早早去汤家蹲守买那什么冷吃兔。
这冷吃兔是拿油纸包的,分一只兔子、半只兔子的量,就跟火锅底料一般用麻绳捆着,油纸隐约都有些透出红油来,听说是天还麻麻亮由着城外送进来的。
三大掌柜一听心知肚明,这是从哪里送的。
毕竟他们的辣椒种子怎么得来的,他们彼此都知道。
汤老板在许村有个厂房呢。
半只兔子卖八十八文钱,一只兔子卖一百六十文。
“……大家多是买一只兔子。”小二说。
金玉酒楼掌柜就冷笑,“这汤老板是个会做买卖的,定了这么个价,自然是买一只兔子划算了。”
这其实是小手段,别说大酒楼了,什么食肆,能推着走的吃食摊子都是这般干,这酒楼掌柜就是眼红汤家冷吃兔生意好。
一只兔子都不够吃,红油麻辣浸透了兔子肉,兔子又偏瘦一些,吃起来有点像鹿肉——
“这就胡扯了,鹿肉多少钱,那兔子才几个钱?这等便宜低贱的食材,哪能跟鹿肉比。”
别管食材低等不低等,反正汤家的冷吃兔卖疯了。
酒肆中,焌糟娘子、夫郎提着食篮,只要谁喊:冷吃兔~
只喊一声,就有酒客唤:来我这儿,摆上。
都不问多少钱的。
汤家冷吃兔定价固定的,这些卖下酒菜的焌糟娘子夫郎多是给十来文的跑腿服务费,酒客还是能付得起的,一口麻辣冷吃兔,并着一口酒——别提多爽了。
能坐在酒肆喝半天。
听说是许村人连夜送冷吃兔进城,大早上的第一批摆在柜台上,汤家馆子开门,外头乌压压守着不少食客、帮闲、跑腿、焌糟娘子夫郎,没一会全都卖空了。
天气热,当日吃——其实都没人能忍住将冷吃兔放一放,明明是冷的吃食,但那香味钻鼻子的香,勾的人馋,晌午不到,或是拌面条或是下饭或是下酒,全都进了肚子。
汤显灵当时说三十文钱收一只兔子,他那工厂还有负责送货的车队,全都是许村年轻壮汉,熬熬夜加加班没问题的——送一车货,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另结三十文钱,一个月算下来,就有一两半钱银子。
夜班辛苦,外加上走夜路也有些危险,是该多给钱。
这一年,许村村民陆陆续续家里都添了牲口,以前耕地,村民第一个认的是买牛,现如今说起来都是买骡子,骡子好,能拉货送货。
进秋天冷后,汤家火锅底料还没摆在柜台,市面上先一步有人卖鹿油火锅底料,卖的更贵,二两银子一包,包装的金灿灿的,外头还有用木匣子装起来。
汤显灵:……
“二两银子啊,不是我说,难吃的跟把我钱打水漂似得。”食客在馆子里跟汤老板哭诉。
汤显灵心想不对啊,火锅底料能多难吃,当即是好奇:“真的难吃?咋个难吃法?”
“没你家的香,你家辣归辣,香辣香辣的,他那儿吧太辣了不香,还有一家不辣还带点甜味,还有一家药材味略重了些……”
汤显灵:……大吃货,你也买的挺多的。
踩坑踩遍的食客看向汤老板,“汤老板你只管放心吧,你家火锅底料别人学不会,都没你家的味,我看你还能再赚几年钱。”
汤显灵笑眯眯没接话。
第四年时,市面上辣椒更多了,辣椒不算稀奇玩意,也是这一年,汤家馆子的火锅底料降价了:四百三十文一块。
“真的假的?西市那些酒楼改了口味,比去年的强一些,但卖的还挺贵,价钱没变,咋汤老板这儿还便宜了?”
“莫不是降了口味食材吧?”
“放屁扯淡了,你去汤家买一块尝尝就知道变了没变。”
“滋味半点都没变,汤老板说了之前去渌京买辣椒种子贵外加那会产量少,操着风险大,现如今辣椒人人都会种,产量也上去了,便便宜些价钱。”
汤显灵给普斯大人那儿也降了价,二百文一块。
普斯原以为对方忘了,只是说说场面话——荣朝人都是这么干的,但万万没想到,第四年时,对方主动跟他说降价。
“你是我的朋友,真心的朋友,既然如此牛油——”
汤显灵赶紧打断,认真郑重说:“普斯大人,我给您降价并不是想要您给我便宜牛油,我没那个意思,牛油还是原来的价钱,我卖您这个价不会亏的。”
“放心吧。”
然后普斯大人乐呵呵的拍了拍汤老板的胳膊,说你别用您了,咱们都是好兄弟了。
汤显灵:龇牙咧嘴也高兴。
二人算是利益相交下认识的朋友了。
第128章
四年后,太平元年,春。
奉元城八兴坊正街一小小汤家馆子关了门,距离过完年已经关了半个多月了,不过隔壁的朝食店如常开着门,也是做五日休两日。
外来的商贾问:城中可有什么好吃的馆子。
必有本地人或是同行指路,八兴坊汤五哥小饭馆,末了详细补充:“你别看是小饭馆,但他家在奉元城也算是出了名的好吃了,价钱不算太贵也不太便宜,但味道是实打实的香,不过可惜,他家从去年年前到现在也没开门。”
“咦?为何?难不成关门了?”
“既是这么好吃,怎么关上门了,你别说谎话蒙我这个外地的吧。”
好友笑骂说:“胡扯,你是不懂,他家要改酒楼了,踅摸地方呢,只是去年凑巧碰到了国丧……”
文定三十四年秋,也就是去年秋冬那会,皇帝驾崩,国丧百日。
外来人点点头,懂了,话题又扯回来,“那我信你。”
“你哪里是信我,你是聪明。”
“哈哈,我想着一间藏在坊间的小饭馆,能做成酒楼,想必是有些东西的,定好吃,不过我听你说,酒楼都是在东西市,不知这家去哪边?”
东市还是西市?
别说外来人好奇,就是本地人也好奇。
“西市楼价贵,尤其是正大街上,大酒楼都占满了,我瞧着没空屋空楼租赁,东市倒是有,就是地段一般般,地方却够大,不过那边多是外邦商贾……”
汤家馆子要摇身变成酒楼,新老食客都好奇选哪块地方,还有人推荐去他们坊的——他们坊正街有二层楼,盘上两处门脸,不比西市酒楼地方小哪里去。
自然了,推荐这番话的食客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机,汤五哥开他们坊,以后吃饭可就方便咯~
奉元城有钱富贵的坊还挺多的,不去东西市少一些人气热闹,不过汤五哥这些年也不是白干的,自带稳定客源流量,之前能在偏远的八兴坊站住脚跟,去旁的坊没道理会亏本。
汤家小院。
孩子们都没在院子,年前时国丧,小孩子们爱玩闹,待在城里忌讳多,趁着过年前,汤显灵将五个小孩打包全送到许村去了。
二姐在许村租了一户院子,租了十年,那边什么东西都有。
大娘汤甜甜十七八岁,长得是亭亭玉立,去年夏日那会,生意忙完了,二姐汤珍就跟娘和他说:要给大娘挑夫婿。
汤显灵:……
小孩才多大啊,就给大娘踅摸亲事?
别说汤珍听见这话气笑了,就是旁边大娘汤甜甜都捂着嘴巴笑阿叔,因为阿叔把她还当小孩,还觉得她年幼,她心里是高兴的。
“都十七了,我说的实岁,下个月就十八了,虚岁的话那可不十九二十了……”汤珍跟阿弟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