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身为皇帝身边的近侍,心思稍微偏颇一些,对大臣对皇子说不定就是一场灾难。
想到这里,梁靖不由地看向在不远处守门的砚喜。
不出意外的话,砚喜以后在萧宴宁身边充当的角色就是刘海在皇帝身边的角色。
如果砚喜要是生出别的心思想要瞒着萧宴宁……
这个念头一起,梁靖的眼神都冷了起来。
砚喜站在墙角,莫名觉得脖子有点冷。
视线和梁靖对上后,砚喜腿都软了,梁靖眼里怎么都是杀气啊。
萧宴宁看到这一幕,语气幽幽:“砚喜胆小,你就别吓他了。”
梁靖:“我没吓他,他要真敢对你有二心,我就杀了他。”
两人这个时候并未刻意压低声音,谈话内容清楚地传到了砚喜耳中。
砚喜扑腾跪在地上,他都快哭了:“王爷,梁大人,梁将军,苍天为证,奴才对王爷忠心耿耿,奴才可不敢背主啊。”
第155章
砚喜在梁靖冷冰的注视下,就差指天发誓了。
最后还是萧宴宁把砚喜从梁靖的死亡凝视中给解救了出来,他拉着梁靖的手轻描淡写道:“砚喜不会,他要是真敢做对不起我的事,不用你动手,我自己会清理门户。”
砚喜本来见萧宴宁开口还有些欣喜,这下都快自闭了。
砚喜不了解梁靖他还不了解萧宴宁,萧宴宁说话的语气向来平淡,但他做事绝不手软。
他们这福王府也不是一直都这么风平浪静,萧宴宁对待不忠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他们哭泣、讨饶而心软。
哪怕他们有天大的理由,在萧宴宁眼里弃主就是弃主,再情有可原,结果都一样,毕竟要承担后果的是他。
所以做出背叛行为的人,萧宴宁绝不会留在身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萧宴宁看似很好说话,可他最是冷清冷心。砚喜清楚萧宴宁的性子,不用梁靖吓唬他,他也不敢有二心。
萧宴宁让砚喜起身,然后看向梁靖:“我同你一起入宫见父皇。”
梁靖一回京就往他这里跑,连宫门都没入,这事还是得补救补救,不然传到皇帝耳中,皇帝心里怕是不痛快。两人刚才胡闹了一通,又吃了个饭,时间有点耽搁了。
梁靖:“我和金侍郎一路风尘仆仆,这般面圣实在有些不雅观,就商量了下各自先回去洗漱一番再入宫。”随即他又老老实实地说:“不过这些都是我的借口,我就是想先来见见你。”他心里惦记着萧宴宁,惦记得抓心挠肺,好不容易回了京,他片刻都不想等。
萧宴宁:“……”梁靖向来喜欢打直球,每次都让他措手不及,也让人心生喜意。
萧宴宁和梁靖坐着福王府的马车一起入宫。
刚到宫门,两人下了马车,身后就传来了金丛的呼喊声。
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能入六部为官的人没一个是傻子,何况金丛已是刑部侍郎。
要是眼下形势不明,金丛肯定会拿着平王的口供第一时间入宫向皇帝禀告,到时可得头份功劳。
现在萧宴宁前途一片光明,这种情况下金丛要是撇开梁靖向皇帝邀功,那就是在自找不痛快。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梁靖才不会做。
金丛走到两人跟前,先是向萧宴宁行礼,然后看向梁靖微微一笑打了个招呼,梁靖朝他点头回应。
金丛用很隐晦的目光打量了下梁靖,发现他换了崭新的衣衫不说,连头发都洗了,看样子是真的很在意自己的形象。
好在同朝为官,他也一样,不会在这方面被比下去。
三人一同入宫。
他们到的时候,秦追、杜检和也在。
这明显是等梁靖和金丛一入京,他们就聚在一起了,现在就差于桑那边有关几个皇子的口供了。
按理说,几个皇子细皮嫩肉又没受过什么罪,于桑应该是最快审问完,结果他那边反而最慢。不知道是不是几个皇子都在他手上,他不知道该怎么查案了。
秦追默默看了萧宴宁一眼,心下叹息一声,因有着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萧宴宁对梁靖的偏爱肉眼可见,这点连秦昭都比不上。
梁靖不过入宫述职,哪有皇子巴巴跟着的,生怕皇帝把人吃了不成。
而皇帝没搭理梁靖和金丛,他看向萧宴宁,眼皮一抽:“你怎么又进宫了?”出宫时飞快,入宫倒也飞快。
萧宴宁脸不红心不跳道:“儿臣想到还有一事要禀,正好就和梁靖、金侍郎一起入宫。”
皇帝呵了两声,他的下巴朝梁靖的方向抬了抬:“你是有事要禀,还是担心他?”
萧宴宁硬着头皮一脸正色道:“父皇,梁靖奉命行事,审案之事他做的可能不够圆满,下次他会努力做好的。”
话可是皇帝当众说的,梁靖截击平王是他的旨意,这个时候怎么能不承认呢。
皇帝又冷呵两声,他这才看向金丛和梁靖:“起来吧。”
金丛面上不显,心里生惧,他们这些朝臣不是不知道皇帝偏爱萧宴宁,看到他们私下里相处的模样,只能说他们想象力还不够。
就梁靖私自带兵之事,换个人恐怕都难以全身而退。
梁靖在皇帝心里算个屁,要不是看在萧宴宁的面子上,梁靖哪还能安稳站在这里。
想到这,金丛心下泛酸,折腾了一圈,谁能想到站到最后的是萧宴宁,梁靖这个伴读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看来,以后梁靖是个不能随意得罪的人。
在就地审问完平王,梁靖和金丛就先上了一份折子告知皇帝。
现在不过是给皇帝过目平王口供。
皇帝让查平王,包括查通州平王府。事发突然,平王那拨人根本来不及送出消息就被拿下。金丛审问平王时,梁靖连夜带人前去搜查平王府。
平王在通州的声望很高,梁靖带人前去时还遇到了点阻力,幸好皇帝威严更甚,没人想担谋反的罪名,那点阻力也就不成事。入了平王府,平王书房内的暗格中很多书信都没来得及销毁,梁靖掀开看了。
其中就有关于艰难河堤决口的事。
康王和平王说起江南水灾,可以利用这件事把静王和秦昭拉下水。
平王那边的诡谲之士便一不做二不休出了个馊主意,让人把河堤给炸毁了,那时正逢太子对静王等人处处逼迫。这么做的本意是想让静王、秦昭和太子相互怀疑,相互攀咬。
这一炸把后路也给炸了。
康王没想到平王会这么做,两人还在信中吵了起来。
平王也没想到自己身边竟有这般鬼才,又没办法说不是自己的主意。
事已至此,只能往前不能后路,为了让事情看起来更加迷离,平王事后还派人炸了第二次。
这样只会加深误会。
谁曾想半路杀出来个萧宴宁,事情走向就诡异起来。
攀咬是攀咬了,怀疑也怀疑了,但三方竟然没打起来。
事后平王还称萧宴宁是搅屎棍。
就把所有书信全部封箱。
面对这些证据,平王想抵赖都不行。
他哪怕一言不发,照样能治他的罪。
情况和萧宴宁当天所猜测的大差不差,这些年平王和几个皇子都有书信往来。
平王和太子之间是寻常书信,同康王、瑞王的书信都在暗格中,里面难免要提及一些敏感的话题。安王不怎么写信,每次逢年过节都是送点明面上的东西,慎王则把平王当做记忆中的长辈,问候之言有些亲近。
因为蒋太后的关系,平王和静王的书信来往,除了亲近,还有指点。
皇帝把平王的证词掀开看了两眼,又随手放下。
皇帝看向秦追和杜检:“徐渊和袁古方那里查的怎么样了?”
秦追和杜检上一步禀告。
袁古方和徐渊一样,蒋太后生辰当天直接被扣押入狱,且家人被分别关押审讯,证词上自然会有不同处。
秦追道:“臣同杜大人奉命查义勇侯自尽认罪之事,袁大人承认义勇侯自尽前,她确实私下单独见过义勇侯,义勇侯在他的劝说下担了所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