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人夫郎攻了后(57)

2025-09-19 评论

  近些年有些人家渐渐搬到镇上,村里的人口逐年减少,加上年生好,许多人不愿意干这种体力活。

  黎源想起那些在码头上等货的汉子,一打听才知道搬货虽然辛苦,但是价钱高,村里给的钱少还更辛苦,于是来的人不多。

  村人在广场上集合,听着村长说着农闲时计划,大家没有很积极,也没有很拒绝。

  这种公共事项,但凡住在村子里都是要参与的。

  其实主要就两件事,路和水渠。

  路是通往镇上那条路,不知什么年代修建,下面叠着石块,上面是泥沙混合铺就的路面,与后面的沥青路水泥路自然无法相比,一旦破损就难行,有的路段到了下雨天都是泥浆,车轮子陷进去好半天拉不出来。

  不像镇上主街都铺了青石板,乡下没有这个条件,这也是有条件的人愿意搬到镇上的缘故,基建在那里摆着,谁不愿意住条件更好的地方。

  塌陷的路面要把表面挖开,看看基石有没有损坏,若是损坏就要把这个路段彻底挖开重新铺地基,工程量就比较大。

  这个时候,黎源又开始想念后世的挖掘机压路机。

  全村的劳动力都来了,无论男女老幼,六十以上,十岁以下不劳作。

  男人们负责搬运石块河沙,摔打粘土,混合石灰,填充地基,女人们和年纪稍大的做些轻松的活路,铺石块挑拣碎石,清理杂草等,孩子们打杂工。

  这年代铺在最上面的属于三合土,只不过用粘土取代黄土,可能跟当地取材有关。

  粘合力坚固度都不错,自然赶不上混凝土,但这时候的路面不像后世动不动就要承受几吨重的车辆,路面也不宽,能容纳两辆独轮车并排通过,如果有马车就需要错车,不过乡下几乎没来过马车。

  黎源在梨花村待了大半年,知道村长是个有想法的人,对于修路这种事情自然相当支持,有句话说的话,想致富先修路,虽然暂时梨花村并没有什么致富项目,但便民措施当然是越多越好。

  入冬的日头也较为强烈,摔打粘土,夯实地面极为耗力气,再被太阳一晒,很快就汗流浃背,黎源起先还穿件褂子,等周围三三两两的汉子都脱光上衣,黎源也不再讲究,里衣褂子都是新做的,他可不想染一身汗臭味。

  等到休息时一回头,先前还跟在他身旁的小夫郎不见了踪影。

  小夫郎没去媳妇们那边,也没去小孩那边,而是跟着黎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下的力气并不比其他强壮的男人少,黎源知道小夫郎只是看着瘦弱,也不挑明,遇到要用腰的力气活就会抢过来不让小夫郎做。

  一路做活的庄稼汉都嘿嘿笑,也有不讲究的直接开玩笑,“珍珠呀,男人这腰很重要,可得让你黎哥哥保护好腰,怎么你们家反着来。”

  小夫郎迷茫地眨眨眼睛,只看见黎源低着头勾嘴角。

  顿时明白肯定跟那事有关。

  都是男人,他也不是太害羞,跟黎源一样闷着头不说话。

  村人们开开玩笑也就不开了,毕竟这事不是什么光彩事,小夫郎在村人眼里已经改观很多,何况参加修路也不见半分偷懒,大家也就点到为止,不会说什么过分的话。

  可是没想到说荤段子没害羞的小夫郎,在黎源脱掉衣服后越走越远。

  黎源看着小夫郎离着自己十万八千里不明所以,唤他,头也不抬,实在唤得太大声,小夫郎才目光飘逸的抬起头,看东看西就是不看黎源。

  黎源低头看了看自己,算是明白咋回事,贴秋膘后黎源又渐渐壮起来,倒不是熊腰虎背的那种壮,而是颇富弹性的胸肌又慢慢鼓起来,胳膊上的肌肉用力时,线条漂亮的肌肉群一鼓一鼓的,流了汗再被太阳一晒,说不诱人是假的。

  何况他本来就长得帅,身材又好,没看见远处的媳妇姑娘都偷偷往这边看。

  黎源招招手,小夫郎慢慢挪过去。

  “你又不是没见过,害什么羞?”黎源压低声音凑到小夫郎耳边。

  小夫郎这下藏也藏不住,整张脸都红起来。

  他又不能告诉黎源,自己看着黎源的身躯,闻着熟悉气息里淡淡的薄荷味,眼睛移都移不开,好几次拿错东西,只好越走越远。

  黎源看着小夫郎渐渐染红的耳根,得意地差点把小夫郎搂进怀里。

  “你别走开,帮我挡挡,没看见那些小媳妇都往这边看,影响多不好。”

  小夫郎抬眼正好抓住一个偷看他家汉子的目光,哪知那媳妇不仅不害羞,还伸出大拇指相互碰了碰,这手势暗含赞叹和闺房之乐的意味。

  小夫郎罕见地竖起眉毛,挡在黎源身前,冲那媳妇圆目怒瞪。

  谁知那个媳妇立马回头,原来看好戏的好几个,顿时媳妇们笑成一团。

  小夫郎哪里被这样戏弄过,红着眼睛转过身,“哥哥……”

  她们笑话我们……

  黎源忍着笑,把小夫郎拉到身后,两人彻底背过身,“别理她们,她们嫉妒我们感情好。”

  “哦!”

  需要重修的路段不多,进村那段走的人多,村长带着大家把这地方重新铺了一遍,其他地方就是修修补补,前前后后大约花了一个月时间。

  也不是所有人每天都来,除了大路段来的人多,后面就是修完一段歇两天。

  三五相熟的约在一起修这段,那几家关系近的修另一段。

  合作还算愉快,不知是不是黎源给过田家小子甜栗子,后来田家小子就爱跟着他,其实大家都愿意跟黎源一起干活,他有方法会安排,每人到手的事情公平公正,他自己还是出力最多的,反正陈三郎仗着自己老爹是小夫郎的师父,挤进团队,村长家的两个儿子没什么说的,必定跟黎源搭档,李婶家的大儿子膀粗腰圆,往那里一站,没人敢说什么,这可都是村里干活的好手,着实令人羡慕。

  至于田小子,黎源没开口赶人,大家也就让他跟着。

  为了此事,田家年过六十的两位老两口还经常跑过来送吃的喝的。

  修完路就是修水渠,冬日河水开始干枯,也是修水渠最好的时候。

  村里的水田靠近河边,那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但山区不像平原有着广袤无垠的平整地,不少都是梯田。

  梯田灌水不方便,于是聪明的人在很远的上游引水入渠,水渠绕着高地走,从上往下一阶阶灌下来,哪怕是干旱的年生,只要河水不断,田里都有水。

  修水渠一是清理淤泥,二是看水渠有没有被暴雨冲出缺口。

  黎源也是修水渠才知道梨花村的水渠一直延绵几十公里,通到上游深山一处有地下河的峡谷里,这不知又是多少辈村人辛辛苦苦开凿出来。

  真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要做着有利民生的事情,福泽是延绵很多代的。

  只可惜工业之后,很多大型设备瞬息可将一个地方改头换面。

  效率确实提高,但人们也开始变得不珍惜,更是忘记传承的重要性。

  黎源并不喜欢过于快速的发展,他记得小时候村里很多溪流,一到下雨天水沼遍布,那些水漫过野草,清澈干净,随便一个水洼就是孩童们的乐园,也是家禽家畜的欢乐地,等他成年后,那些溪流莫名其妙全部消失,除去自来水管里的水还能饮用,其他地方流淌着的水都有股臭味。

  再后来进入大学,学的东西多了,他才明白是生态破坏掉了。

  那些溪流不是水,是山体土壤的血液,血液没了,山体土壤就死掉了。

  经过十多二十年,就会发现山上的水果,地里的庄稼,无论用多少农药,都种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修水渠时,黎源也带着小夫郎,两人聊着这些东西,拎着笊篱竹篮,背着河沙石灰,遇见需要修补的地方,就把水拦一拦,等水浅了,黎源脱掉鞋跳进去修补。

  这件事看着比修路轻松,但水渠太长,真正弄完都快到腊月。

  那时候天气冷,深山流出来的水透骨,哪怕只剩很浅的一层淤泥,黎源再回到岸上还是会冻得双足通红,小夫郎心疼的不得了,第一次找村长求情,下午村长就同意等寒冬时再来看看,那时候说不定水已经很浅或者结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飞耳 年下攻 布衣生活 穿越时空 种田文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