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将军不准他们在军中喝酒,只有庆功宴的时候才能喝酒,萧定跟萧安都没有酒,但萧邦藏了酒。
他脑子一转就去三弟的帐篷里偷酒,没把酒偷到,反而惊醒了萧邦。
这会子萧邦又叫了一碗面,献出自己的美酒。
萧安从另一边巡视回来听见这里的动静过来,三兄弟在灶房里见面了。
萧安放下长枪:“我还以为灶房遭贼了,原来是大哥跟三弟。”
灶房里面传来萧夫人的声音,“二弟,你要吃一碗面么?”
萧安放下长枪,大马金刀的坐下来,“多谢嫂嫂。”
萧邦把美酒搁置在桌上,萧安闻着意动,私下看了萧定一眼,乖乖坐下,没搭理萧邦的挤眉弄眼。
萧邦:“要不是有我的美酒在,我看你们怎么办?现在知道我的好处了。”
萧定看了萧邦一眼,萧邦立马就怂怂的低头不敢再嘚瑟了。
飘雪下着,灶房的桌椅显得狭小,三兄弟的腿脚有些伸展不开都是缩着大长腿。
萧安说道:“大哥巡视北方,蛮族有什么异动?”
萧定:“没有动静,他们要安分一段日子,然后再搞偷袭,每年都是这样。”
萧安笑起来,意气风发:“这次若是他们偷袭,我要比大哥杀的蛮子更多。”
萧定:“那就要看你武功如何了。”
萧邦一般不参与他们这类话题,他把泥封打开,给两位哥哥倒酒。
萧定拿着一碗烈酒仰头喝下,身子一会儿就暖洋洋的,驱散了寒意。萧安就着酒碗喝完,身子也暖和起来,只有萧邦是慢慢的一口一口悠哉的喝着。
萧定看不惯他那矫情劲,移开眼神,眼不见心不烦。萧邦一个人喝酒喝的好好,他已经拿出筷子等着嫂嫂的面条了。
萧夫人切了肉混着酸萝卜炒,多放了菜,等面条好后洒上葱花。
三兄弟的食量大,萧夫人都是煮的大碗,放在托盘托出去,搁他们面前。
“你们吃,我先回去了。吃完把碗筷搁在灶房,等会儿有人来洗。”萧夫人受不得寒冷,再者三兄弟在这里吃面,没准三个人还要唠嗑,她还是想回屋烤火。
萧定:“好,辛苦你了。”
萧夫人微微一笑,抬步离开:“你们吃好。”
面条满满的香气,汤面浮现金色的油花,面条是擀出来的根根分明,肉丝均匀的铺在上面,外皮有些炒的外翻焦香,青菜在一旁点缀,酸萝卜发出淡淡的酸气,勾的人口齿生津。
“太香了。”萧邦说一声挑起面条送入口中,然后又去夹肉丝跟酸萝卜。
“大嫂的手艺太好了,面条劲道,肉丝入味,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萧邦想落泪。
在军营中吃的面条都是大锅面,把所有的佐料跟面条混在一起,萧邦吃的没滋没味。
萧安拿着筷子哐哐吃了一半。
萧定还是不紧不慢的吃面条,萧邦嫉妒了 ,他大哥怕是每天都有这么好吃的面条。
“喝酒。”萧邦殷勤的给两位兄长倒酒。
三兄弟端着酒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萧安:“大哥,什么时候把蛮族打回老家,我们也可以回家祭祖了。”
自从来到边疆戍边后,萧安对故乡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他只记得一双温柔的手,可惜母亲已经因病逝世了。在记忆中,在江州他们一家过的很安定很温馨。
他也有些想幼弟了,不知玉容在京城如何。边疆物资缺乏,买的簪子跟布料还不如京城,他们作为哥哥在外不能给他买什么东西寄回去。
边疆有风雪,酷热,有风沙,有蛮子,有危险,就是没有哥儿喜欢的温柔似水跟漂亮首饰。
“回家祭祖还要等好长的时间。”萧定说道。
萧安低头把面条吃完,连汤都喝干净了,又倒了一杯酒。
三兄弟吃完后把碗筷放到灶房,至于酒坛子让萧邦带回去,毕竟要是东窗事发后也是萧邦的错,跟他跟大哥都没关系。
萧邦怂怂的抱着酒坛子回帐篷。
“都会欺负我,明明家里还有一个更小的。”萧邦想到萧玉容,罢了,他还能去欺负家里的哥儿不成,而且玉容那个性子,他没欺负成,反而他这个三哥要被欺负了。
萧邦抱着酒坛子哭着上床睡觉。
.
“相公,你怎么来了?正好面条做好了。”萧夫人把面条端出来,她又命人去拿了烧酒过来。
“夫人,你先去休息吧,我一个人待会儿。”
萧夫人应了一声好。
萧定等萧夫人走后,他垂下眼眸坐下来。这里的小厨房比边疆的灶房精致多了,他挑起面条吃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只是这次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吃面条。
萧定打开烧酒狠狠的灌了一口,烈酒直冲着嗓子眼辣。萧定吃完面条,喝完烧酒,把碗筷放在小厨房。
风雪没有停止,细碎的雪落在他的肩膀上,萧定仰头一看,雪花落在他的眼睫上。
他回到屋子等着明早去上朝。
冬天的夜晚似乎很漫长,萧定做了决定后睡了一个好觉,翌日他照常起床去早朝。
萧定神态自若的跟在街上遇上的同僚说话。
宋长叙今天在外买的油条,他缩着脖子吃油条,又喝了一口豆浆。
他觉察到似乎有人在看他,宋长叙抬头去看又不知道是谁在看他。
他到了皇宫门口快速把油条跟豆浆都塞嘴里进去了。
走进金銮殿,宋长叙站在苏员外郎身后。
来福:“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解意远上前一步 :“陛下,私盐贩子已经抓了三十家,这个月的盐税增加了二十万。”
平景帝眉眼赞赏:“解爱卿做的不错。”
解意远得了皇帝的夸奖,只觉得浑身都轻飘飘的,他心满意足的退下。
刘忘生说了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等刘忘生说完后,萧定上前一步,呈上一份奏折,“陛下,臣有本要奏。”
来福去取了奏折呈给平景帝。
平景帝看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萧定跪下说道:“臣想辞官归家,望陛下成全。”
此言一出在金銮殿上引起轩然大波,萧定还未满三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这就要辞官归家。
底下的官员窃窃私语,萧将军脸色铁青。
宋长叙抬头去看萧定,真是果断。
萧定再次重复一遍,“臣想辞官归家,望陛下成全。”
萧将军忍不住上前说道:“陛下,萧定今日是糊涂了,他绝无此意。”
萧定在边疆军功卓越,又是萧家嫡长子,年纪轻轻前途无量,怎么就要辞官归家了?
平景帝伸出手压了压底下的声音,“萧爱卿莫要说笑了,你不该辞官归家。”
萧定:“陛下,臣在边疆经历生死,到了京城已是适应不了,臣想辞官归家调养身体。”
平景帝对上萧定的眼神,他心中一动,听萧定的话似乎不是欲擒故纵,而是真心的。
“你真想好了,不后悔?”平景帝再次问道。
萧定心中没有半点不甘心,他说:“臣想好了。臣以前是在江州,去了边疆后没有回去祭祖,这次就让我回到老家祭祖照料先人,以后葬在江州。”
平景帝闻言有几分动容。萧定是他的大表哥,少时确实也是小大人一样。十几岁就去边疆戍边,没有回来过。
“好,朕就准你的请求。”
萧定跪在地上重重的磕头,"多谢陛下成全。"
下朝后,金銮殿外还是议论纷纷。萧将军还要脸没在外人面前教训萧定,想着回府教训他。
萧定旁若无人到了地方交接,然后拿着自己的东西回家。他回到家中面前萧夫人难得有几分踌躇。
“相公,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辞官了。”
萧夫人应了一声,“好,那我去收拾东西回家。其实辞官也好,我还没去过江州。”
“你不会怪我么?”